游客
题文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 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査阅资料】资料一:将CO 2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先发生反应:2NaOH+CO 2═Na 2CO 3+H 2O

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資料二;Ca(HCO 32易溶于水;CaCl 2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 NaHCO 3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 2CO 3

猜想二:溶质全为Na 2CO 3

(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   

猜想四:溶质全为 NaHCO 3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CaCl 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猜想   不成立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

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3)现象为   

猜想二不成立

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

液,加入适量稀HCl

有气泡产生

(4)猜想   成立

【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5)你认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 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H2O2
5%H2O2
催化剂
1g水泥块
1g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②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A        B      C
(2)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2)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_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C装置作用是________。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若实验Ⅲ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___(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x g KClO3与1.0 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3.0 g KClO3与1.0 g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x的值应为________;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50.0 g
1%
0.1 g
9 mL

50.0 g
2%
0.1 g
16 mL

50.0 g
4%
0.1 g
31 mL

本实验中,测量O2的体积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丙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