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C.夫已饥而食 |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
D.晚食为美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②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甲)扶苏自杀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①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②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①蒙恬:秦朝著名将领,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②趣:催促
(乙)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使者至,发书,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翻译下列句子。
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扶苏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还于旧都 |
C.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 |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C.置人所罾鱼腹中 | D.此皆良实 |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而力疲气竭(2)驽马徐行弗间
(3)苟进取不已(4)植之既久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力疲气竭 泉香而酒洌 |
B.灌溉以时耳 太医以王命聚之 |
C.芒芒然归然足下卜之鬼乎 |
D.必有成功之一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翻译下列句子
(1)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芙蕖
﹝清﹞李渔
①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②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③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④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⑤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⑥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请备述之: (2)芙蕖则不然:
(3)及花之既谢: (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文中第②段按照时间顺序说明,请仔细阅读,摘录词句完成芙蕖的生长过程。
荷钱出水之日→ →→花之既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寻向所志()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黄发垂髫”中“黄发”指;“垂髻”指。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