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C.夫已饥而食  |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 
  
D.晚食为美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②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略无阙处 (通“缺”)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 
 B亭午夜分 (正午) 夏水襄陵 (上,满上)
 C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或王命急宣(或者)
 D虽乘奔御风(即使) 不以疾也(快,迅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每一横线上仅四个字)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今齐地方千里 ()翻译句子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谏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从选文看,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因得遍观群书(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寓逆旅(4)烨然若神人翻译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写自己幼年、成年求学经历,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情意恳切,语重心长。 | 
| 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句,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一心向学的精神。 | 
|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是突出老师的严厉。 | 
| D.本文写作特点是善用对比,从中得出结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专一刻苦。 | 
用 /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益慕圣贤之道(2)余立侍左右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的原因主要有哪两点?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括时必须引用原文词句)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2)蒙乃始就学()(3)即更刮目相待()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选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 B.心理描写 | C.语言描写 | D.神态描写 | 
《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最终成为普通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由“吴下阿蒙”,后来令人“刮目相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②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朝:早晨。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三旦立市 (天) | B.往见伯乐 (派 ) | C.去而顾之 (离开) | D.人莫言 (没有) | 
翻译句子: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