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黎峨道中①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
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
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②仡佬(Gē 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③花苗:苗族。
【材料二】
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
插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
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
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
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
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做“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1)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3)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顺顺很奇怪。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了自己的理解。(请写出五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磨镇的微笑
 范宇
   四川盆地是一个多雨的地方,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到达水磨镇时,绵绵的细雨正好如一层薄薄的面纱,把小镇朦胧得像一个温婉的梦。白脊青瓦,雕梁画栋,青石长街……这一切都太美丽了,美得让我以为是不是走岔了路,乘错了车,误闯入了王剑冰先生笔下那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周庄。只是寻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周庄的乌篷船,这才让我清醒过来,这里不是江南的周庄,这里是汶川的水磨。
   唐宋的街道、明代的台阶、清代的灯笼……没有哪一样能够让我们把眼前这个小镇与地震、废墟联系在一起。越是温婉的梦,越容易让人迷失,走进烟雨中的水磨,谁还会记得三年前那场地崩山摧的大地震呢?可是那些破败的废墟以及废墟之前的那些迷烟,又与水磨镇无法分开。
   虽然细雨朦胧,但是蜿蜒的禅寿老街上依然游客不绝。大多都像我一样撑着一把油纸伞,在长长的街道上悠悠地徘徊。从繁华的现代缓慢走向静谧的古代,却又在似浓度不高的高粱小酒的雨中,我们都醉了。融合了羌、藏、汉三个民族精髓的建筑风情,更是让我们不自然地想到了援建者们的良苦用心。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如江南周庄那样的小镇,而更多的是各民族间的和谐乐章与当地居民们一个温暖的梦。我想,游客们醉在其中终究还是会醒的,而当地的居民却不会醒来,也不再愿意醒来,因为这已经是他们永远的梦,永远的家。
   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虽然他没有称我们为客官,也没有着上一套唐宋元明清的服装,但是古色古香的桌凳、宋元的柜台和那些挂着的清朝的灯笼,不得不让我把他和“掌柜”这个遥远的词汇联系起来。我不懂茶,也不会品茶,只是慕名要了一碗这里的名茶——“高山羌牙”。我品不出茶的神韵,只是觉得茶水进到舌尖时很舒服,让我情不自禁地吟出那句关于茶的广告词:“天堂甘露山里来,九寨神茶雾中生。”正好今天有些雨雾,又喝了此“神茶”,这水磨小镇也算得上是人间天堂了。
   据茶铺的老板说,这里的居民都把新水磨镇叫做“乡巴啦”,而“乡巴啦”在他们的语言词汇中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之意。你看,不只是匆匆路过的游客们视这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为天堂,就连当地的居民也毫不谦虚地称它为“乡巴啦”。所以,今日的水磨镇的确很难与从前那个污染重镇联系起来,你看,就连那臭水横流的寿溪河也都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那么,2010年全球人居论坛把“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荣誉称号授予水磨镇,也就毫无夸张的成分了。对于这一世界级的荣誉称号,水磨镇没有感到丝毫的惶恐,而是从从容容地接受了。今日的水磨镇,也绝对有这个资格。
   春季的细雨总是难以停息,水磨镇的雨雾越来越朦胧了。越是朦胧越是像一个清远而温婉的梦,越是像梦也就越是让人联想到烟雨中的江南,联想到江南,就让人联想到了泼墨的山水画。流水潺潺的寿溪湖畔,黄墙青瓦、雕廊飞檐的吊脚楼,怎么不是一幅掩映在烟雨蒙蒙中的泼墨山水呢?雨在画中下,人在画中行,而画中的水磨古镇就变成了一个梦,一个愿意永恒的梦。我觉得水磨镇,也可以是“水墨”镇,亦真亦幻,梦与现实就在水磨与水墨之间来回,而烟雨还在继续。
   每每走进一家店铺,接待的老板或是服务员都是面带着微笑。我已经看不出,面带着微笑的他们就是三年前从废墟里走出来的幸存者。灾难中的忧伤已经隐没在了水磨的烟雨之中,这里流淌着的是一派祥和的生命气息。水磨镇的居民们都在微笑,烟雨中的水磨镇也在微笑,这微笑就是水磨镇真真实实的幸福写照。
 1.选文以“水磨镇的微笑”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得累了,收好油纸伞,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茶铺。一看就知道,迎上来的是一脸微笑的老板,不,应该是一脸微笑的掌柜。”作者叙写茶铺老板的“一脸微笑”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根据近期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死亡人数超过87000人,倒塌房屋10万余间。截至2010年12月,灾后重建已完成95%,灾民全部搬入了新家。
 材料二: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西北35千米处发生里氏6.6级地震,大约有11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和间接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300多亿美元。至今有的灾民还住在临时安置房。
 材料三: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截至3月1日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750人,同时有2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据智利政府预计,此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在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灾后重建方案至今仍在酝酿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1.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表现的不同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孩子歌声的淳朴本色美。
 2.试举一例说明作者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选文花费笔墨描写自然景物属偏离“内容”与“主旨”之败笔,你的看法及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薯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②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③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跋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和,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而至。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⑤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被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⑦曾经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⑧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⑨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那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有删改)
 1.“牡丹的拒绝”显示出牡丹具有怎样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⑨段中“富贵”和“高贵”分别写出了牡丹哪方面的特质?
 (1)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修辞手法:________
 作者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请就“‘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人的品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牡丹”的个性被作者称颂,其实,不同的花被不同的人欣赏。请从荷花、菊花和梅花三种花中选择你钟爱的一种,引用诗、词、文中的名句,用优美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40~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驯马
   ①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
   ②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
   ③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白日马类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
   ④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椽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进……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
   ⑤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至多是九朵!唉——九朵!
   ⑥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
   ⑦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万马丛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
   ⑧巴图面露惊喜,抚掌赞叹,好马,好马,真正的千里马!
   ⑨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
   ⑩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它。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笼套,马吃萝卜时被套上笼头,相熟后就被牵走了。
   (11)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萝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着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尥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
   (12)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戏。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13)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了几口胡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它伸出舌头舔巴图的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唿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也撒蹄猛追,巴图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驹仰首长嘶,长鬃倒竖如旗,仿佛凭空有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驹蹄声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十三朵……
   (14)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的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软,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眼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浸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
   (15)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争下第一。
   (16)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焉能料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
   (17)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还在草原流传。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1.开头四段叙写巴图的驯马经对后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小说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巴图驯马声名远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龙驹赛场夺冠→火龙驹力尽而死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火龙驹蹄声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巴图驯马致使千里马力尽而死,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韩愈《马说》中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