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

①曾有人预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不是大数据,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基因组测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本源,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对生命进行“改造”。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②胡萝卜和生菜、芹菜属于植物中的一大类,但它质脆味美,更受大部分家庭主妇青睐。胡萝卜栽培广泛,其根部富含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完成了对30余种胡萝卜样品的基因测序,绘制出了胡萝卜基因组序列草图。这很可能是迄今最完整的蔬菜基因组序列草图,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站上。

④菲利普•西蒙和他的研究团队使用一根胡萝卜的DNA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参照基因组,确认了胡萝卜共有32113个基因,其中有10530个基因是胡萝卜特有的。而后,他们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种在内的35个不同品种的胡萝卜样品和亚种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称,这一研究不仅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胡萝卜的所有营养物质和组成成分,而且阐明了胡萝卜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们把胡萝卜的基因组序列和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来确认在进化道路上,胡萝卜的祖先究竟是何时与葡萄、猕猴桃以及西红柿“分道扬镳”的。

⑤此外,他们在胡萝卜根部发现了一个负责积累维生素A前体的基因,正是这个基因让胡萝卜积累起特别多的β胡萝卜素。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改善胡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帮助胡萝卜育种者改善胡萝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未来还有望让其他农作物具备胡萝卜的“特长”,使口味更好,更有营养。

(选自2016年5月12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请写出第②段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2)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哪些价值?请分项列出。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哪一项有错误?  

A.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可能是基因组测序,它甚至将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老病死。

B.胡萝卜栽培广泛、质脆味美、富含营养,是世界各国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C.胡萝卜有10530个特有基因,这些基因积累了大量的维生素A前体和β胡萝卜素。

D.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他作物也可能具有胡萝卜的“特长”。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方法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家的另一只翅膀游宇明
(1)与西方科学家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中勇于亮出自己相比,某些中国科学家显得过于冷静。在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特别提到:以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在政治性媒体上只占3.5%,在公共网络论坛上只有3.2%,在新闻媒体上只有13.3%。全社会为之轰动的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在公共网络论坛上,自然科学家的言论作为消息来源的竟然为零!
韩启德呼吁:我们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热点、焦点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科学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2)我一向非常佩服中国科学家的智慧。【A】我们国家当年想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只花了短短一段时间,罗布泊的上空就升起了蘑菇云;后来希望拥有人造卫星,科学家憋着劲狠干几年,卫星一颗颗冲上了天空;最近一些年,神州飞船进入太空,嫦娥卫星绕月飞行。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家光彩照人的专业才华。
(3)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似乎只对科研项目有热情,却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原因很简单,科研项目都是有经费支撑的,有了科研成果,还可以获得各种奖励。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什么利益都没有。
(4)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与做科研项目风险程度也大不一样。做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利益丰厚;没有取得成果,也不会损失什么。而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呢,在事情真相未明之前,可能会挨网民的板砖;在真相大白之后,不挨网民骂了,却会遭到某些受损利益团体的打击报复。换句话说,一个科学家没有公共精神,他的生活也许风平浪静;一旦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他的_日子就可能不再安定。然而,我们一些科学家恰恰忽视了一点:社会需要理性精神,一个科学家为了公众利益站出来说话,会对其他人群产生示范作用,一步步促成公民社会的成长。
(5)科学家以自己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杰出才华作为谋生的手段,没有这种才华,他就没有资格享有科学家可以享受的一切;但科学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使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良、更加正义、更加温暖。【B】如果说,专业技能是科学家的一只翅膀的话,公共精神则是他们的另一只翅膀,缺少其中一只,就无法在岁月的深处翱翔。
(选自2010年11,月30日《联谊报》有删改)
为什么近年来一些中国科学家少有兴趣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社会热点?请从两方面概括回答。(4分)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段中加点词“竟然”蕴含着科协主席韩启德怎样的情感。(2分)
A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B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简析其作用。(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言行作出评价。(4分)
材料一:当“非典”肆虐之时,记者问病情的控制情况。有人说已经控制得很好,钟南山说了实话:根本没有得到控制。在一次会议上,钟南山对两例“非典”死亡病例的公认结论大胆质疑。会后,有朋友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材料二:2003年4月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1200位受访民众当中,有89%认为钟南山是一位英雄。.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 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

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3.

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4.

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