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文阅读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中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和你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不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  

参加工作后

C  

英语有小成

(3)语言品味

①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②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章题目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说明文《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完成题。
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
王思潮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2月15日遭遇陨石侵袭,在当地造成巨大恐慌,经济损失预估达10亿卢布(约合3300万美元)。事件发生后,如何“保卫地球”未来免遭“天外来客”之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并提上了俄、美等国的议程。  
  说到天体防御,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陨石落下?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颗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并以每秒30千米的宇宙速度绕太阳旋转的星球。除地球外,水星、金星等七颗行星也分别沿不同轨道绕太阳旋转。在太阳系这个浩瀚的空间里,还有无数小行星、彗星、其他碎块和细小颗粒也在绕着太阳运转,它们1秒钟就能飞驰几十千米。当小行星和其他碎块与地球相遇时,就会以宇宙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并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产生高温发热发光的火球现象,小行星及其他碎块在空中未“烧完”落到地面的部分,就是陨石。
  陨石大体上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三大类。每年较大陨石落到地球约有500次,其中绝大多数都落到了海洋和人烟稀少的陆地上。因此,陨石直接打中人的概率极低。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通过计算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甚至略低于一个人一生中遇到一次空难的概率。
  迄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绝大多数陨石的落下尚难以预测。一方面是因为地处北半球的望远镜难以观测到南极上方的天空,给小行星的监测留下盲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小行星往往都较小,在飞近地球以前,只是十分暗淡的小星星,难以被观测到。当然,要观测到它们也并非不可能。2008年10月,天文学家就成功预测了10月7日发生在非洲国家苏丹北部上空的陨石撞击事件。沿着当时火流星飞行轨迹的下方,人们找到了47块陨石。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事实上,早在1967年,美国科学家就首次提出要对人类能否有效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此后约50年里,科学家们虽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一直未发现特别有效的解决途径,现有措施根本无法完全有效地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已在对近地小行星的搜索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并开始构建国际联测预警网。据悉,美国科学家目前已研发出一套新的应对天体威胁方案,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激光束,射向来袭天体,令其运行轨道发生偏离,或直接让天体在空间“蒸发”。不过,此法能否行之有效,尚待验证。(2013年02月19日《人民日报》)
本文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侵袭写起有什么作用?
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与大地震和严重的气象灾害等相比,是人类至今唯一可能避免的重大自然灾害。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人类能够防止陨石砸中地球吗?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散文《失踪》,完成题。
失 踪
  邵火焰
星期五晚上,儿子没有回家。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说,把几个好点的学生留下双休日补习一下。随即,班主任在电话里数落起儿子来了:“你家小宝成绩很好,但近段时间经常迟到,找他谈话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你要配合我们好好管教管教他。”
  星期一我去了学校。班主任的话却令我脑袋一嗡:“小宝星期六没参加补习,他请假说病了,要回家休息两天。现在还没到校呢。”
  我迅速赶回家中告诉了妻子,并和妻子分头寻找,把平时儿子爱去的几个同学家和他爱玩的几个地方找遍了也没见儿子的身影。妻子嘤嘤地一路哭到家中。我吼道:“哭什么哭,去,把电话本拿来,问问几个亲戚家,看儿子去了没有。”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没见小宝来家。”
  妻子号啕大哭:“儿子肯定是失踪了,赶快报警啊……”
  我拨通了110。
  一上午过去了,没有儿子的任何消息。中午警察打来电话说,在城南的护城河边发现了一具少年的尸体,让我们赶快过去看看。妻子一听当场晕倒,是我又掐人中又喂开水才弄醒的。我和妻子跌跌撞撞,一路哭着赶了过去。经过仔细辨认,不是我儿子,悬着心才稍稍放下了一些。晚上警察来家让我提供所有的亲戚朋友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我说:“亲戚朋友家我都打电话问了一遍,没有结果。”
  警察问:“你再仔细想想有没有遗漏的。”
  妻子想了半天说:“只有乡下的老家没问。”
  老家离此地100多公里,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坚决不愿离开故土来城里和我们居住,她独自一人生活在乡下。我和妻子平时忙于各自的工作,除了春节带小宝回去看看外,很少回家。我想,儿子才13岁,他是不可能一个人奔波100多公里回老家的。
  警察问:“你母亲那里安了电话吗?”我摇摇头。
  警察说:“报上你老家的详细地址,我们马上联系当地派出所,看孩子回去了没有。”
  半个多小时后警察的手机响了,警察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你儿子就在他奶奶家。”
  我和妻子连夜租车赶往乡下的老家。
  夜深人静。敲门。开门的竟是儿子,儿子把食指竖在嘴边,小声说:“轻点,奶奶刚睡着。”妻子拍着胸脯小声说,“谢天谢地……谢天谢地……”但马上一把搂过儿子,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吓死妈妈了……吓死妈妈了……”
  这时母亲醒了,看到了我们连忙要坐起来,我按住了母亲。母亲肩膀抖动,啜泣起来。我握着母亲的手,母亲才止住了声音光抹泪。
  “只怪我啊,连累了你们。”母亲喘息了一会儿,“前天,小宝给我送来了一台电扇,我要他第二天就回去,可是早上起来我摔倒了。这孩子说不走了,要照顾我……”
  我拉过儿子:“小宝,你哪来的钱给奶奶买电扇啊?”
  儿子说:“我在街上捡饮料瓶卖来的钱,再加上我从伙食费中节省一点,买了这台电扇……爸爸,对不起,为了多捡几个瓶子,我总是迟到了。你打我吧……”
  “爸爸怎么会打你呢?”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子,你怎么想到给奶奶送电扇呀?”
  儿子说:“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我就想到了奶奶,去年回来时听奶奶说电扇坏了。天这么热,我家和我们教室都安了空调,可奶奶……”
  妻子说:“小宝啊,你走之前怎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呢,我们全家一起来看奶奶啊。”
  儿子说:“对不起,爸妈,我看到你们太忙了。”
  儿子的话让我脸上发烧,我默默无语,我突然觉得失踪的不是儿子,失踪的是我啊……
  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母亲,我在抹头上的汗水。
  这时母亲拧开了电扇开关,叫着我的小名说:“焰儿,来,扇扇,别热着,我不怪你们,你们在城里过日子也不容易啊……”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就那样坐在母亲身边,任由那台电扇吹出的凉爽的风抚摸着我。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年第1期)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失踪”为题蕴含深义,请简要分析其含义。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妻子一听当场晕倒,是我又掐人中又喂开水才弄醒的。我和妻子跌跌撞撞,一路哭着赶了过去。
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我内心的情感,请想像一下此时我心理的想法,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示其心理活动的文字
读了本文后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
长城抒怀
高宝军
横亘在吴起山梁峁崖上的两段古长城,为秦、汉、宋、元、明等历朝历代修筑。由于战争不断,历朝历代修筑长城的工程不断,断断续续,修修补补,积攒成今天这个模样。这些被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只留有断壁残痕的古长城,朝迎东方日出,暮送大漠夕阳,与毛乌素边缘的荒野朔风融为一体,形成了这里的一大边塞人文景观,构成了一部积淀着吴起千年厚重历史的巨书。
当你略略了解到这段古长城当年的雄强、悲壮、英勇、激昂的时候,当你登临到这段饱经沧桑、满身疮痍的城墙上的时候,你的心头就会涌起波澜壮阔的风景,你的灵魂就会受到惊心动魄的震撼。这些历经千年风霜的文化古遗,看上去已面目皆非,几乎要化入崇山峻岭中,却仍然魂绕九州,魄萦山河,顽强地支撑着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力量、智慧、毅力、信念,执拗地向后人昭示着冷兵器时代的那股热情、激奋、及其勇猛顽强。尽管说,秦长城未能挽救秦王朝的衰败,明长城也没有挡住明王朝的灭亡,但在当年长矛大刀相搏的时代,入侵者面对这堵城墙,面对城墙上守城的精兵强将、滚木石、强弩箭镞……怎能不望而生畏?
站在古长城的城墙上,看着这些历经风雨雪霜、从血与火的古战场冷却下来、伤痕累累的身躯,真让我们感慨万千:那生长在长城上的萋萋芳草,莫非就是当年守城将士的忠魂在摇曳;那覆盖在长城上的丛丛花簇,莫非就是过去守城兵卒的热血在倾注;看到远处固守在山颠的烽火台,我仿佛看到了边塞狼烟四起、勇士血染疆土的战斗场面;看着眼前依稀可辨的夯土层,我似乎看到了汗流浃背筑城、悲壮倒在墙跟的累累白骨。肆虐的朔风卷起在长城脚下,荒山野岭的落叶枯枝被吹得呼呼作响,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古战场上战鼓声、马蹄声、喊杀声,响起了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哀音伴着孟姜女的哭声。呵,从千年历史隧洞中走来的古长城,被风霜雨雪消损得瘦骨嶙峋的古长城,你默守在北国之疆,你静卧在群山之巅,你守望着什么?你期盼着什么?
每当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候,你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打量着历史的脚步走向那里,是战争的余音,还是和平的黎明;每当一次潮涨、潮落的时候,你都侧耳静听,静听那人类的心声、时代的节律如何跳动,是悲伤的窒息,还是幸福的愉悦。血染长城魂魄在,骨垒历史意志坚。而今的古长城,抗住了塞上漫天风雨的浸淫,挺过了厚厚冰雪的覆盖,用伤痕累累的身躯迎来了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盛世年华。
花开长城内外,春满北国风光。今天,吴起境内古长城已被一丛丛碧绿的沙棘,妆扮成一条翡翠般的玉带,长城脚下,山丹丹又红遍了背洼,毛头柳又绿了河滩,川道上车水马龙,县城内高楼林立,人们的脸上都刻上了幸福的烙印……透过重重关山,顺着这条蜿蜒起伏的巨蟒眺望,我看到人类渴望和平的意愿,正凝成一道绿色的万里长城。
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战争的硝烟云开雾散。古长城坍塌了,坍塌得几近废墟。我知道,这座被称为世界之最的宏大工程,这座曾发挥着军事作用的钢铁长城,还要坍塌,还要破败,最终将要在历史的更替和岁月的推移中,消失在朔风暴雨下,消失在大漠荒野上。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也不再是仅仅围着长城打转,拼搏性命!
这,是长城的历史见证;这,是长城的时代感言。
花朵凋谢了,种子却成熟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古长城废弃了,它的灵魂却萦绕在群山之中。古长城用它刚刚演出完一个个悲剧后“谢幕”的表情,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衷情:“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国歌在耳畔响起,长城在眼前浮现。
呵,长城,你是母亲,你是壁垒,你是旗帜。你抚育了英雄的华夏儿女,你目睹了民族的沧桑巨变,你经历了战争的烽火狼烟,你记载了历史的兴衰荣辱,站在你的身旁,一种崇高的情感在我心中激荡!
长城,我记忆中的古长城,魂魄永驻!
长城,我心目中的新长城,精神长存!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长城“守望”和“期盼”的分别是什么。

画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说长城是“母亲”,是“壁垒”,是“旗帜”?

文章结尾说到的“古长城”“新长城”,各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古长城:
新长城: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材料一:登上八达岭长城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它 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壁。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来犯之敌要想循着险峻的山势攀登到长城脚下,再无依无傍地进 行仰攻而破城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如今部分长城,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毁坏相当严重,只剩下孤零零的城墙了。剩下的城墙让长城的抵御敌人入侵的作用已经完成,现在的作用只有抵御风沙。
材料三: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文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
生命中的两种人
夏爱华
①哲人说,如果你百分之百进入忘我境界,那么你就快乐了。可惜,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不到这一点。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苦苦思索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心里,我终于接纳了一个词:灰色地带。与人交往,在简单的黑与白之间,还应有一块过渡的颜色,那就是灰色地带。
A所有来自心灵的痛苦从此迎刃而解,化为阳光下的温暖溪流。有的人,也许曾经和我有缘,带给我的心灵温暖。而后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疏远,却并没有因此而淡出我的生命,依然与我若即若离。
③我信奉以直相报。即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淡然,我对你同样淡然。更何况,古人的处世原则也是很好的参照,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④曾经那样热烈碰撞过的心灵,温暖过彼此的心胸。有过那样的过往,而今处之淡然,就是朋友的缘分尽了吧。那么从此后,我祝那曾经的朋友而今的陌生人过得好——“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每一天幸福开心……”
⑤年已不惑,悟到这些,为时不晚。从此后,我的生命中只有两种人,朋友和陌生人。没有“敌人”,没有仇家,心灵平静。因为人生本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生活中,与你意见相左,那没有什么。大千世界,秉性各异,实在正常不过,求同存异,方为正道。如若个性不合,正可以彰显你的广阔心胸。生活中,胸襟开阔、谦逊有加的人往往倍受欢迎,因为这世上本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⑥我祝那些曾经紧握过我的双手,曾经拥抱过我的灵魂的朋友们,而今依然过得好,生活幸福。陌生的是今天,而那熟悉的昨天,早已镌刻于我心灵深处,成为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哦,亲爱的陌生人,虽然从此对你不言不语,但在心里,我依然时刻关注你,希望你走得顺利,跑得迅捷,飞得更高……
B善待那些曾经与我有缘的人,在心里祝福他们生活美好。我也因此而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脱。不再抱怨,亦不再心痛。一颗心宁静温煦,宛若晴空。
⑧生命中的两种人,我都会善待他们。紧握朋友的手,一路相伴一路歌。恒久的友情可遇不可求,朋友是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对于那些曾经有缘,而今无缘的陌生人,我也会以温暖的眼神,静静悄悄地关注着他们的人生旅程,用人世间最至诚美好的祝福,相伴他们迎接每一轮灿烂的朝阳,奔向光明的坦途。
第①②段中,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目的是什么?

“陌生”一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生疏、不熟悉”。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中的“陌生人”指的是怎样的人。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年已不惑,悟到这些,为时不晚。

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根据全文,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分别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中的两种人。

心中的芦苇
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佞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祟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作者记忆中的芦苇有怎样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回答,第③自然段中“……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是什么意思?


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像芦苇一样因自身悲凉而引起千万人思念的历史人物很多,你了解的还有哪些?请列出二例并用简要的话概述其事迹或对人物作简要评价。


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法,它赋予“芦苇”怎样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