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白 龙

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2017年04月25日《人民网》,有改动)

(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

答:  

(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证语言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

①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②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③“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④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⑤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⑥“法兰西万岁!”
⑦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试根据上下文,说说句中“可怜”一词所表达的感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色“惨白”常和“病态、无力”联系,小弗郎士却认为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结尾改为“我的朋友们啊,”“我——我——”“法兰西万岁!”“散学了,——你们走吧。”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小题。
葡萄成熟时
①曾经,我非常喜欢这首歌:“亲亲啊亲亲,亲亲啊亲亲,别后多珍重,葡萄成熟时,我一定回来。”那时候,我家里有一个小小庭院,庭院的一角,种下一棵小小的葡萄藤,那株绿色的幼苗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而它竟然一天天长大,大到令人无法忽视,大到父亲必须要为它搭一个架子,那个架子占去半个庭院的天空。葡萄就这么攀爬而上,一点也不让人失望,时候到了,它就开花结出果实。我还记得头一次看着结实累累的一串串葡萄,那种快乐的心情。
②每次我出门都要花很多时间,一边往门口走,一边抬着头数葡萄串,啊又多了一串,哎呀萎了一串。原本很爱飞鸟的我,只要看见鸟雀在架子上停驻,就焦躁地又叫又跳,生怕它们把我的葡萄吃光了。等啊等,终于等到绿葡萄成了紫色,葡萄粒也够大了,《葡萄成熟时》这首歌也唱翻了,好不容易等到葡萄采收的时刻。许多邻居玩伴都挤在我家院子里,父亲用一把锐利的剪刀,剪下一串串葡萄,放在篮子里,我迫不及待地和同伴分享。我们摘下葡萄,在蓝裙子外面抹一抹,立即送进嘴里。嗳——尖叫声四起:“好酸啊,怎么这么酸?”围着的人一哄而散,只剩下我们和满满一架的酸葡萄。
③如果你有一架美丽的葡萄,却是很酸的葡萄,该怎么办呢?父亲于是把葡萄拿来酿酒。除了家里自产的葡萄,还去市场买回几斤葡萄,那时候既没有巨峰葡萄,也没有美国进口的甜葡萄,不管是哪里来的葡萄,多半都是酸葡萄,只有很酸和不那么酸两种。葡萄既然是拿来酿酒的,仿佛就同我没什么关系了,可是,我却很热烈地投入了。
④我们先把每一颗葡萄都剪下来,剪的时候很仔细,既要剪掉葡萄梗,又不能把皮剪破,那是一件专注的工作。剪完之后要洗干净,然后便用床单铺在地上,将所有的葡萄平铺着晾干。父亲一再重复地告诉我,要酿酒就必须让每颗葡萄珠都是干燥的,他称葡萄为葡萄珠,于是,我看着那些铺满地的葡萄,便有着一种看见黑珍珠的宝贵心情,忽然觉得自己好富有。但我一直认为,我是不可能酿酒的,如果想喝葡萄酒,去买一瓶就得啦,何必这么麻烦。
⑤父亲酿酒的过程看起来挺戏剧化,因为当年的葡萄比较酸,便以三斤葡萄一斤糖的比例,一层层铺进坛里,盛装七分满之后,加入适量的高粱,给葡萄一些提示,这是要酿酒的,可不是摆着腐烂的。紧紧密封之后,约摸等待半年以上才开封,用纱布过滤,将酒液分装在玻璃瓶中。这些酒汁晶莹清澈,有着琥珀的色泽,香味四溢,朋友来我家酌一杯,脸上便绽出幸福的微笑。
⑥我家楼梯下的小小储室,阴凉干燥,成了一个酒窖。我记得小时候在旧房子里有过几次蛮严重的地震,我们全家四个人就躲在小小的储藏室里,挤成一团,周围都是酒坛。
⑦还有一次,我们回家,一进门就闻到好香好香的玫瑰与水果蜜醇的气味,四处寻找浓烈味道的来源,最后才发现,一坛葡萄酒爆炸了。我们在酒香中生活了一个多礼拜,那些天我总觉得晕陶陶的,心情特别愉悦。
⑧这十年来搬了家,父母亲年纪大了,再不适合酿酒,而葡萄品种愈多,味道愈甜,家里仅剩当年分装的一两瓶酒,每喝一杯就有强烈的不舍与惆怅。葡萄成熟时,我的童年会回来吗?父母的青春会回来吗?那些坛里的葡萄酒,还能回来吗?
⑨忽然,我有了向父亲学习酿酒的冲动。
选文第①段引用《葡萄成熟时》这首歌,有什么作用?
本文第④⑤两段详细介绍了葡萄酿酒的制作过程,目的何在?
赏析选文第②段加着重号“挤” 的表达效果。
作者原来认为自己“是不可能酿酒的”,后来却“有了向父亲学习酿酒的冲动”,为什么?
该文第⑥⑦两段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小题。
姥家门前唱大戏
顾振威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母亲着声说,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选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读完选文后,你有怎样的人生感受?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 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