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论述性文章。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担当是一种勇气。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理想。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忧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 提取论点 补充论据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猫人》, 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猫 人
(美)罗杰迪安基瑟
我喜欢钓鱼。我最喜欢的钓鱼地点是在一个湖边,那个地方在加利福尼亚山区的一个城镇的小加油站附近,距我当初住的地方有三个小时的路程。
每年,冬雪刚刚融化,我便把渔具装上旅行车,出去钓一天鳟鱼。
有一次,我穿过美丽的人造高山湖泊的小水坝,把车开到一侧,开始卸下鱼竿。忽然,我听到一声枪响,呼啸着飞过我的头顶。听到有人开枪射击,让我大吃一惊,因为这是禁猎区,不允许打猎。另外,在我多年钓鱼的区域内,除了几辆拉木材的卡车路过,还是头一回遇到有人来。我蹲在汽车后面,小心地瞭望四周,看是否有人。又响了两枪。子弹“砰砰”地击中大岩石,我却还是没有看到人。随后,四个年轻人从土路上走来。一个人举起步枪,开了一枪。一只猫跑过土路,钻进灌木丛。
“嗨,你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走近了,我问他们, “这里不允许打猎。”
“只是打一只该死的猫。”大一些的青年说。另一个小青年慢慢举起枪,朝着那只猫又开了一枪,猫还藏在大石块后面。
“别胡扯,伙计们。为什么没来由地要杀生?”我问。
“让你看,那只猫值多少钱?”一个小青年说。
“十元怎么样?”我说。
“砰!”朝着猫的方向又是一枪, “一百元怎样?这个价钱可以接受。”四个年轻人中最大的一个说,他朝着猫的方向又开了一枪。
几个星期来,我一直在攒钱,好去买一艘旧船和发动机,以便不必在岸上钓鱼了。我钱包里有一百一十元,口袋里有二十元。
“好吧,我给你们一百元买那只猫。只是请不要杀死它。”我掏出钱包,从秘密夹层拿出一百元,放在棕色旅行车的引擎盖上。四个年轻人走过来,站在那里盯着钱看。他们的脸上显出非常严肃的表情。大一些的小青年俯身拿起钱来,揣进牛仔裤的口袋。
四个年轻人消失在路的拐弯处,我开始寻找那只猫。
几分钟后,男孩们乘坐一辆旧的敞篷小货车从我身边驶过,回山上的镇子。
用了一个多小时,我才给了那只猫足够的信任,抓到了它。我抚摸它五分钟左右,随后放进我的车里,连带我的渔具,开车回到山上的小店。
我问店主,他是否知道周围有人丢了一只猫。他走到我的车旁,看那只猫。他告诉我,住在隔壁的老人大约一星期前丢了自家的猫。老人很伤心,因为那是他妻子的猫,她在几个星期前去世,那只猫是她留下的全部纪念。
小店店主到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电话。他回来时,给我我倒了一杯热咖啡,我们聊了大约十分钟。我听到身后的门开了,我转过身。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弯腰驼背,看上去至少有一百岁了,慢慢地走到拐角处。他坐在一张摇椅上,却一言不发。
“那是他的猫。”店主告诉我。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从柜台后出来,走到老人坐着的地方。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随后递给他一张纸。店主挟着老人的手臂,帮他站起来,他们走向外面的旅行车。
我透过窗户看到老人伸手进去,拿起那只猫,抱在胸前。随后,两个人走到隔壁的一栋活动住房,走了进去。几分钟后,店主回来。
“我真该上路了。”我告诉他。
“找到那只猫有奖励。”店主说。
“我不想要奖励。”我回答。
店主拿出一张纸,我从他手里接过来。我打开折叠的纸,看到那是一张私人支票,可以兑换成“现金”,上面写着2500元!
我吃惊地扬起眉毛。“别担心,那张支票无效。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店主说。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其后,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我把支票拿回来,放到衬衣口袋里。
“我想,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他说着,大笑起来。
“是呀,我知道。只有傻瓜才这么想。”我说着、也笑了。
我走出门,钻进旅行车,开车回家。男孩和他们的枪让我决定推迟钓鱼旅行,另找时间。
我到家时,妻子给我一张字条,是一位来访的朋友留下的。字条上说他认识一个人,愿意把自已的船卖给我,可按月付款。我给那位卖船的人打电话。说完船的情况,我问他想要多少钱。
“两千五百元。要是我替你筹措资金,就是三千元。”他告诉我。我对他说,过一个小时后再给他打电话。
我从口袋里拿出支票,给我存款的银行打电话。我告诉他们猫的故事,问他们是否有办法查出老人给我的支票是否有效。我把支票的号码报给他们,等着他们回话。十分钟后,电话打回来了。
“基瑟先生,支票有效。”那头的女士说着,笑了。
“有什么好笑的?”我问她。
“噢,我给银行打电话,询问这张支票是不是真的,那位先生笑了。他告诉我,那位给你支票的老人特别富有。他拥有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经营的大部分木材公司。”
这还不是唯一的惊喜。那天晚上,我驱车去看待售的船、发动机和拖车。揭开帆布时,那条船跟新的一样。这笔买卖很划算,我知道自己想要它。但是,我看到船的名字,我确定注定要这条船。
船的后面漆着的字是:猫人。(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3期,孙宝成译)
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地点情节
高山湖边①
山上小店②
我的家里验证支票欲买船
售船地点惊喜奇遇“猫人”船
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
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
“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出其中两例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阅读说明文《海南岛的气候》, 完成后面小题。
海南岛的气候
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度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到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度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度至29度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云雨,天气凉爽,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度,曾有过40.3度的记录,通常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的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⑧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充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节,4月至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月、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请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结合全文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⑴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它们逗乐了。
⑵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决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⑶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⑷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的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他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的时刻呢?
⑸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⑹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选自《读者》2013年第九期,有删改)
根据选文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2分)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她在田埂的虫儿中,她在中,她在里。
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3分)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理解
(一)我的老师(节选)
(1)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2)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3) “你要去干什么?”
(4)“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5) “不是放暑假了么?”
(6)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概括选文中师生间的两个故事?
第(1)节划线句“小小”、“莫大”用词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第(2)小节中“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联系上下文,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A.“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B.“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
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请联系上下文,模仿蔡老师的口气,书写劝慰信中的主要内容。(字数50字左右)

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①位于黄河中游,地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诸省和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②早在六七千年前,这一地区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发展了以彩陶为特点的光辉的彩陶文化。传说的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今陕北的黄陵县。历史上的夏、周、秦、汉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黄土高原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③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上,既生长着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
④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多种草食动物,有成群的野鹿、野羊,数不清的野兔,还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
⑤这种自然条件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⑥在那时,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泊中栖息,成为关中地区的一大景观。
⑦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
⑧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
⑨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原先平坦的黄土高原变得破碎,进入一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舍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大衰退的结局。
⑩唐代以前黄土高原地区处在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今天全国的贫困县有很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⑪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表明,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很容易也很快,但恢复起来却很困难,也很慢,因为一定的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经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的漫长时期逐渐演化的结果,人类可以在几百年的短时间内将其破坏。
⑫今天,再将黄土高原绿化是极为艰巨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绿化和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距离根治还有很大距离。
⑬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按不同地域和不同地形部位,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按地域和地形部位合理地种植组合,并配合水利工程,将黄土高原治理成秀美的山川还是大有希望的。
(选自《科学大观团》2001年4月)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以____________为主要说明方法,详尽地介绍了曾是秀美山川的黄土高原几千年来的演变过程。
联系上下文,第⑤段中的“这种自然条件”具体指: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⑧⑨两段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指:(概括回答,不超过5个字)
请联系实际,描写一处你所了解的环境恶化的景象并分析原因。(要求:不许出现地名、校名及有标志性的建筑名称,若不可避免,请用××代替,不超过50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