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概括“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

    参观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后,中国新华书店协理事长赞叹:“阅读已成为扬州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24小时城市书房读者刷借阅卡就可以进入。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系统、自动借还机等设备。在这里,读者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以及免费饮水、自主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

“24小时城市书房的特点”  

(2)读名作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3)读漫画,写含义。

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图(表)文转换 名著情节 名著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8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⑴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该书作者是苏联的
⑵我校八年级决定举办“读名著,学名人”的一系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对名著的主人公的认识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试结合上面小说主人公的主要事迹,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⑶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报第三期主题是“读名著,学名人”,请你围绕主题拟定一个栏目,并为这个栏目写一个征稿启事。
栏目:
征稿启事: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举措: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竟同意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论证孔子、老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最近一家韩国媒体又宣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是韩国人。由此中韩两国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空前的文化之争。针对这种情况,你的班级打算组织一次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假如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至少三个活动板块。(3分)



(2)假如你是班长,你打算邀请镇文化站的张站长参加你们的活动,你会如何打电话邀请他?


(3)假如你是主持人,你怎样设计开场白?



(4)假如你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你能否为弘扬民族文化活动拟一条宣传口号。

(5)针对中韩文化之争,谈谈你的感受?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消协的优yǎ(),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美丽胸jīn(),我们才活的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优yǎ()胸jīn()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飘逸坦然
(3)找出文中一个错别字并订正()改为()
(4)在我文中的横线上再续写一个相应的句子。

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点词汇。
材料三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果……那么……”,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
糟粕猎奇孤陋寡闻共鸣意境关联抽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