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 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 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 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 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 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 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 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 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 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⑯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被迫备考律师﹣﹣﹣﹣﹣  ﹣﹣﹣﹣  ﹣﹣﹣﹣帮助穷人打官司

(2)读文中划线句子,完成题目

①简析第一段中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②第十二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3)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6题。(18分)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3分)
.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分)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反衬男主人的(2分)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4分)

(一)“消声混凝土”让公路没噪音
噪声与空气污染及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特别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消声混凝土”,
在德国的部分路段上铺设了能使交通噪音明显降低的开孔型沥青。它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这一技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
开孔型沥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一长,沉甸甸的载重卡车会在路面上压出一道道轮印。路面的孔隙会封塞,长久下去,公路上的噪音又会重新变大,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与此相比,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就结实多了。
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消声混凝土”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生产混凝土时不没有使用颗粒大小在0到4毫米之间的沙子和粉尘。也就是说,这种路面是由小石子组成的,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沥青里含有强粘结剂,用来粘结石子。这种粘结剂会使灰尘和脏物也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没有粘结剂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音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出普通的水洗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它的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这样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很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的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去;车轮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成噪音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声学专家认为,这种纵向沟堑的筑路方式,对卡车运输特别有利。有关部门已经计划在高速公路的右车道上,也就是大卡车主要行驶的车道上,使用这种路面。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什么是“排气效应”。
、根据文中第④、⑤段提供的信息,概括填写。
空隙型混凝土与开孔型沥青相比,优点是:
细槽型混凝土与空隙型混凝土相比,优点是:
、为什么文章在介绍消声混凝土前先介绍开孔形沥青?
.文中两种消声混凝土哪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为什么?简述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共l6分)
把茄子认真演好
张颖异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于是,从山东淄博农村老家来到上海找工作。在人才济济的大上海,他这个仅有高中文凭的年轻人找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带来的钱就要用完了,他心情非常郁闷。由于他身高一米八三,长得也很精神,最终,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去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做保安。
  做保安,不但值班辛苦,挣钱也不多,还非常“受刺激”,因为整天看着业主们住豪宅开好车,他心情特别不好,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没有什么干头,越想越觉得活得很憋屈,于是,上班的时候无精打采的。
  后来,他被安排到一栋楼的大门口值班。见他工作没有精神,整个人显得自暴自弃,一天,住在这栋楼的一个电影导演从他面前经过的时候,停了下来,导演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一句话,他的脸一下子红了,然后连连冲导演连连道谢。
  从此,他工作认真起来,执勤的时候,遇到老年业主出入不便,他总是热情地过去搀扶。遇到下雪天,他总是大清早起来,把整栋楼的周围清除得干干净净,业主们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觉得这个保安工作真是负责,一些业主就开始给小区物业公司打电话表扬他。
  他值班的时候,不但围绕着这栋楼巡视,还经常仰起头向上看,看看这栋楼的高层住户家里有没有异常情况。同事都觉得他工作认真得过分了,根本没有必要向上看,也不嫌脖子疼!上面除了阳台还是阳台,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他觉得一个好保安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应该多方面观察。他不顾同事的嘲笑,值班的时候,依然抬头用眼睛警惕地扫视这栋楼的高层。
一天,当他习惯性地仰头张望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新情况:十三层,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身子正吊在阳台的外面,两手抓着阳台的水泥护栏,情况非常危急!孩子的力量很有限并且也难以持久,随时都有坚持不住而松手坠落的可能,他以惊人的速度飞奔过去,站在孩子的正下方。就在他刚刚到达这个位置,两手再也支撑不住自身体重的孩子坠落了下来,他眼睛死死地盯着快速下落的孩子,伸出胳膊去接。孩子掉下后,砸在他伸出的双臂以及肩膀上,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的巨大冲力,他被砸晕在地,但是,这个三岁的女童只是受了点惊吓外,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的皮外伤。
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女孩的母亲见孩子在熟睡,于是悄悄地出去到市场买菜,没有想到,她走后,孩子很快醒了,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在慌乱中,居然爬过阳台的护栏,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小区保安惊险救女童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又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城市,他一下子出名了。他工作的物业公司见他工作这么认真,平时的口碑也非常好,临危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果断勇敢,于是,提拔他为保安队长。
  当了保安队长后,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小区巡逻,以前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登记只是流于形式。他做了保安队长后,对来客登记加强了管理,并且亲自抽查监督来客登记情况。从此,小区的治安彻底好了起来,他做保安队长后,小区再也没有发生过入室盗窃的情况。
  很快,他这个保安队长就出了名。一家物业公司见这个小伙子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就聘请他过来作副总,负责小区的安全保护以及小区停车场的管理。
  一个月薪九百的普通保安经过六年的努力,成为了月薪八千的物业公司副总,当初那个导演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导演当初是这么说的:“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保安之后,保安队长、负责安保的物业公司的副总等角色,真的都来找他了……
.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简要概括。(3分)
.“一天, 当他习惯性地仰头张望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新情况”,其中加点的“习惯性地”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最后一段的画线句 “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耐人寻味,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本文的题目“把茄子认真演好”,有哪些妙处呢(3分)
.假如文中的导演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音乐家、建筑设计师、教授……),他会怎么鼓励小保安呢?(3分)
导演说:“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
_______说:“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作者的观点是,他批判的观点是,本文的论证方式是。(3分)
.画线句“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中的“一味”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说说第⑤段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中国人”的含义。(2分)
.请写出⑤--⑧段的论证过程。(2分)
.第⑧段中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的确,在当今,“中国的脊梁”也不少,请你举出一位这样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例。(2分)

(四)阅读《苦难的价值》,回答20-23题
苦难的价值
皮铎
1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为什么?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3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经过观察研究,终于写出了揭示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山东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竟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着对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挣钱,一面勤奋学习,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作家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个人诗歌专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
4可见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轻易得到的幸福,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贵。苦难的意义正在于此。
5生命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其含义是什么呢?
.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然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种不同答案。
.为了证明论点,作者从正面举了哪些例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举例字数不超过80字)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