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请阅读下面的三则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

    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  编订的史书《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

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   婴闻古之贤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宿江边阁》,完成文后各题。
宿江边阁杜 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歌鉴赏。(4分)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前两句用“”、“”等词渲染了忧愁伤感的氛围。
简要分析“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诗歌鉴赏。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本诗前两句中“ ”一字写出了友人的离去,“”一字暗示行舟速度之快。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