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赍(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②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③帝大悦,爵赏有差  

④所历凡三十余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请将文中面横线的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  ,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 使

   

②径匈奴,匈奴

   

③传 单于

   

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 大事也

B.月氏遁 怨匈奴

鸣之 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

何陋

D.西北国始通 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人各持束缊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有删减)

【注】①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胡泽通称。②组:乱麻绳。③唼(shà):水鸟吞食声。④少选:不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微闻人声  

布大网  

③乃举网  

④冯生工为《雁奴说》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后 乡 人 益 巧 设 诡 计。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②奚独雁哉,人固有之。

(4)文章讽刺了怎样的现象?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②:动词,学习。③庸: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 ②生平吾后 ③亦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2)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  ”,主张不拘于    ,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