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 ;美在其 ,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雷锋,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楷模,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高高地屹立着。他的音容笑貌虽然化为历史繁星,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散发着人性的伟大光芒。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
材料二、雷锋处处关心他人,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他背小学生过桥,为丢票的妇女买票,冒雨送带两个小孩的妇女回家……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而雷锋精神正是在这平凡之中显示着道德力量,闪耀着人性光芒。
2012年的3月,你所在班级要举办“学雷锋,树新风”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请结合“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李四同学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学雷锋已经过时了,当今社会学雷锋就是傻子。”针对他这一言论,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30字左右)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共10分)
班级组织了以“公平与信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主体分三部分:
【讨论现象】清脆童音,我不相信
2011年2月24日,我们去小学部报告厅,和一群四年级小朋友一起听安全讲座。
讲座上,老师提问:“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应该去扶他吗?”
我迟疑了一下,只见不少四年级小同学齐齐举手:“不能,要不然那个老人会说是我推倒他的。”
“路上遇到哭泣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要我们带他回家时,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不能,这是一个陷阱。”
……
对于好多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排迅速举起的小手,和用清脆童音回答的“标准答案”。
(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3月17日,作者为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甲:这样整齐的回答是有人教过的吧?老师不应该这样教他们。
同学乙:老师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这样的教育固然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如果不这样教,出了事情后果就更严重了。
主持人: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某种的现象,它们已经影响了年幼的心灵。你认为主持人说的“某种现象”指什么现象?请结合材料概述。
【分析数据】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摘自《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一文,《南方周末》2011年4月28日)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 。
为了建设公平与诚信的社会,请你提一条建议:
。
【采取行动】本次活动要选一首歌曲作为推广曲目,旨在呼唤真诚与信任。备选曲目有两首,歌词摘录如下:你选择第 首,理由是 。
根据语境会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海潮中领略博大的胸怀 , 。
下面是一幅颠倒错乱的对联,请你调整正确顺序
笔酣 日暖 墨浓 风和 写春秋 绽桃李
上联: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