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人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把火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赫拉克利特说:“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对于这个人是不好的。”
②从某种程度上说,事与愿违是现实里的梦想宿命。
③梦想不等于现实,生活并非总能如人所愿。
④付出了未必有收获,酷热可能蒸发一切成长的水分,狂风暴雨可能将眼前的果实吹得无影无踪。
⑤梦想与现实之间,有时有遥远的距离,甚至是南辕北辙。
⑥但在人生旅途中,在国家富强路上,我们仍应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生活,随时采撷现实成果,收获直抵未来的希望。
A.①③⑤④⑥② | B.③①②⑥④⑤ | C.③①⑤②④⑥ | D.①⑤④②③⑥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C.“光盘”行动是由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政府应支持公益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这是公益行业自我纠错、清扫门庭、追求卓越的不二法门。 |
B.面对韩国强队,我们会尊重对手,但决不会妄自菲薄,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长处。 |
C.心态健康,就能正确认识自我,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辩证看待成败得失,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 |
D.夏洛克冷酷得无与伦比,无论如何回答都不能为他的残忍辩解。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áng)扶掖强聒不舍(guō)登烽造极 |
B.褴褛(lǚ)殒落媚上欺下(méi)恼羞成怒 |
C.拮据(jū)亵渎刻骨铭心(míng)心无旁骛 |
D.棱角(léng)糟蹋涕泗横流(dì)舐牍之情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
B.《幼时记趣》是清代作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作者描绘了四幅图画,即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驱赶蛤蟆图,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
C.《社戏》一文,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
D.《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文中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