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被拆了。(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⑪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⑫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⑬我站在河边,河水粘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⑭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⑮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那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⑯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⑰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⑱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⑲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作者 路明

(1)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

(3)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

(4)文章⑭~⑱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尾又写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是什么?

【材料链接】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章题目 句段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早晨,我刚把擦鞋摊摆好,身边就来了一个背着一篓(lǒu)康乃馨的小女孩。不一会儿,一个小伙子走到孩子面前问:“这花怎么卖?”“10块钱一束!”我一听,啊,这么贵!谁知小伙子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
②行人陆陆续续地走过街头,接二连三地买走小女孩的康乃馨。而我只擦了两双鞋,仅仅收入了5块钱。我羡慕地对她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很多人都会给母亲送花!”原来如此,这小家伙倒真会做生意!
③快到中午了,孩子的背篓只剩下最后一束花还没卖出去。我盯着她那鼓鼓的钱包,盯着她:那空空的背篓,不免有些妒忌。唉,要是那些花都是自己卖出去的,那得赚多少钱呀!
④不知怎么的,这一束花却无人问津了。她似乎有些着急,开始对过往的行人叫卖:“买康乃馨喽,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我心中窃喜:这最后一束花,你是卖不出啦!
⑤孩子不停地叫卖着,声音有些沙哑了,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不安。我问:“都中午了,还不回家? ‘我得把花卖出去啊!”她语气有些沉重,“我爸爸还等我回家去给他做饭呢!…‘怎么,你出来卖花,你爸还要你回去做饭?…‘我爸爸瘫痪(tān huàn)在床上,家里没有别人,我要不做饭,他会挨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他买药!”
⑥我一下子怔住了。没想到这孩子这么苦,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真不容易!我感动了。
⑦想想自己吧,出外打工这么久了,每天起早贪黑,只知道挣钱,挣钱!唉,什么时候惦记起家里人呢,我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给家人打过电话了。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小女孩为了病床上的父亲辛劳地卖花;而那些买花的人们,不也为自己的母亲送去祝福与快乐吗?
那一束束绽开笑脸的康乃馨仿佛在叮嘱着我什么。今天虽然没有挣到什么钱,可是我却拥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⑨望着那最后一束康乃馨,我掏出5块钱,递给小女孩:“这束花,我买下了!”孩子欣喜地接过钱,冲我嫣然一笑:“谢谢你啊,我先走了!”“不,该感谢的是你啊!,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了。我捧着这束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康乃馨,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乃馨花语:康乃馨代表温馨的爱,适于表达亲情。】
用直线画出路人接二连三地买走康乃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短文第④——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第⑦自然段描写了“我”的:
A神态 B.语言 C.心理 D.动作
联系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理解。短文第⑧自然段中写到:“我却拥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第⑧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内容,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不仅写出了康乃馨的样子,还写出了文中的“我”:
A.疑惑不解的心情 B.受到启发后的心理活动 C.对没挣到很多钱的失望
阅读短文后,我读懂了文中的“我”是一个( )的人:
A.做事马马虎虎,只为挣钱
B.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善于自我反省
C.斤斤计较、妒忌心强
联系短文内容,展开想象,然后在短文第⑨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写出“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看正在睡午觉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处于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所料想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在大声地斥责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跟我说,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地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第②段至第⑤段是按照()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和第⑤段都写到了“李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孩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文中的“李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简单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糟糕的发明
①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塑料制品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很难自然降解,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这种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②目前大部分国家处理塑料废弃物只能高温焚烧或者挖土填埋。塑料焚烧。时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导致大气污染;埋在土壤中的塑料200年也不会腐 烂降解,破坏土壤的透气性,影响植物生长。
③没有被回收处理的塑料废弃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导致了许多动物的悲剧。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海洋里的海豚、海豹、海龟等经常因误食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无独有偶,中国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竞是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塑料袋。
塑料废弃物不仅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甚至还堵塞了江河的通道。1998 年8月,重庆市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游取水口被塑料废弃物堵塞,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⑤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认识到塑料的危害,积极想办法减少污染。有些国家采取了有偿使用的方法,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使用塑料袋。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为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的费用,其中0.1欧元为成本费,0.2欧元为环保税。有些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抵制或限制使用塑料袋。2007年美国旧金山市成为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城市。2008年6月1 曰,中国实行禁用免费塑料袋。市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或者环保布袋,用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⑥塑料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怪不得英国《卫报》称塑料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呢。
目前大部分国家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是。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塑料制品优点的是第()项。
①质轻 ②防火 ③耐用 ④成本低
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
第⑤段 从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人们为减少白色污染所采取的方法。
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限塑令”在全国实施,市场使用塑料袋有所限制。学校也开展了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为这项活动写一条宣传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挥手——让我先过。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___a___。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 b。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怨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我猜想他们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脑子有问题。
优雅,有时候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后,准备演奏《梁祝》, 我当时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被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小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出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那次演示会中间有段休息时间,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拉踵,活像一个集市。
这时,一个西服笔挺一头金发的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面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绝对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这个洋人,在刹那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服了。
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表现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读了此文后,你体会到的优雅的本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
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文中a,b两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文字。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另外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说“优雅,有时候真的很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⑨自然段中加横线的词使用较好,请谈谈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皮
①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诱人的香气。
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 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道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 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答道:"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时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在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中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 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们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们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俩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拿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 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 "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呦。"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在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 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两个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
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简要说说"美好的心灵"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