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面两个表格选自基于中国居民运动健身的实测数据编制而成的《全民健身指南》
表一:体育活动方式与健身效果体育活动方式
体育活动类别 |
体育活动方式 |
健身效果 |
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 |
健身走、慢跑(6﹣8千米/小时),骑自行车(12﹣16千米/小时)、登山、爬楼梯、游泳等 |
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呼吸功能、控制与降低体重,增强抗疾病能力、改善血 脂、调节血压、改善糖代谢 |
有氧运动 (大强度) |
快跑(8千米/小时),骑自行车(16千米/小时以上) |
提高心肌收缩力量和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功能 |
球类运动 |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等 |
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反应能力、调节心理状态 |
中国传统运动 |
太极拳(剑)、木兰拳(剑)、武术套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 |
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机能,提高呼吸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提高柔韧性、调节心理状态 |
力量练习 |
非器械练习:俯卧撑、原地纵跳仰卧起坐等 器械练习:各类综合力量练习器械杠铃、哑铃等 |
增加肌肉体积,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保持骨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
牵拉练习 |
动力性牵拉:正踢腿、甩腿等 静力性牵拉:正压腿、压肩等 |
提高关节活动幅度和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 |
表二:一次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及安排
活动构成 |
主要活动内容 |
活动时间(分) |
准备活动 |
慢跑,牵拉练习 |
5﹣10 |
基本活动 |
有氧运动力量结习、球夹运动、中国传统健身方式 |
20﹣60 |
放松活动 |
行走、牵拉练习 |
5﹣10 |
材料二 互联网+运动已是一种潮流,运动APP(手机应用程序)已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伴侣”。截至2018年6月,中国健身运动APP规模过亿,每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0.17分钟,同比增长30.8%.运动APP的火爆,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一是抽空就能跟着视频做运动,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了,二是可以图文并茂地随心分享,引来大批点赞。运动APP因为其便捷性、社交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
材料三 体育明星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且如果长时间关注一个体育明星,并将其作为偶像,往往会激发人参加运动的激情,甚至爱上这项运动。这样,不但可以学到运动技术,还会受到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等精神的感染。
(1)小武中考前有些焦虑,准备参加体育活动来减压,他根据“材料一”中的表一和表二相关信息知道了:每次活动时间至少要 分钟,每次活动都由准备活动、基本活动、 构成,他可以在球类运动和 两个类别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
(2)“材料二”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推测,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剑)”等会失传吗?
(4)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能给你哪些启示呢?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②家是温馨的港湾。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七”的爱意延伸,这种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③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之中。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曾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57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现实中,执勤交警、电力工人,白衣天使,他们都是普通人,_____.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
④“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石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 ,然后 ,最后 。
(3)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段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各题。
①从空中俯瞰,在天安门北创,无故应瑰丽的宫股宛如室石砌成的沙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
②自十二世纪起,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移到北京。因此,在北京的古迹、文物,尤其是作为都城的象征﹣﹣宫殿建筑,不仅在全国居于首位,而且和世界各著名都城的皇宫相比,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③英国的白金汉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十分之一。俄罗斯的冬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九分之一。法国的卢浮宫,建筑面积尚不到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北京故宫,仅就现存的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计算,它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七万平方来,现实存十五万多平方来。
④在世界闻名的古国中,巴比伦的宫殿早已无存,古希腊、罗马的宫殿已只剩下废墟,埃及、印度中世纪前的宫殿也非原貌或全貌了。北京故宫,虽然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被重建、改建、扩建,但它的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所确定的,至今仍能在紫禁成中看到诗多古建筑。
(节选自《故宫营造》,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2)第③段中,前三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3)下列对文末加点词“仍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其他文明古国的宫殿都已不复存在。
B.说明紫禁城中有许多古建筑被延续不断地保存了下来。
C.流露出作者对明永乐时期故宫营建工程的赞叹之情。
D.表达作者对北京故宫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淤泥偏自出芙蓉
我之爱莲,初与别人相同,是因观其盛开,恋羡其花纯洁、其叶圆碧、其香清远。其花,纳兰状为“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其叶,东坡喻成“重重青盖”,诚斋夸作“接叶连天无穷碧”;至于其香,曹寅劝人晚上不要关门而睡,因有“夜夜凉风香满家”。
我之爱莲,后又进了一层,是因读《爱莲说》称其“花之君子者也”,得以因物及人、由目入心,实现了从视觉、嗅觉到心境的升格。
莲花与君子的相同处,周敦颐只用三句话便道中、道全了。第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君子即便身处污浊动荡之境,但心始终高洁稳正,不受污染,不为矫饰,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内心通达、气脉正直,不会倚靠附和,不会攀缘拉拢,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党”;第三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君子腹有诗书,故而气质洁净,声息清新,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曾抄写、诵读《爱莲说》无数遍,每至文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时,都不禁脱口而出:“我!”随后发出一声叹息,叹息与周敦颐相隔了近千年,不能同他一道,前去赏莲。
据闻周敦颐为了赏莲,特命人挖了个大大的池塘,池塘中心置小亭一座,以九曲桥相通,以便从各个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我猜周敦颐赏莲时,可能独自一人,方出此言;即使有人伴随,却对他的爱莲之切、知莲之深,未必懂得,这反倒增了他的孤独。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此番心境,还可再溯千年以上。屈原钟爱鲜花香草,曾让山鬼披薜荔、配女萝,又用各类花卉饰满了湘君与湘夫人相会的房间,其中就有莲叶。而他自己,则“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作为“离骚”的装束。这身装束,自然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屈原紧接着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孤独之强之烈,直到了使他绝望自尽的程度。我想屈原之所以选择投水,是想从一个君子变成一朵莲花吧。君子和莲花的区别,只是一个在大地上,一个在水中央。
我之所以爱莲,先是慕其有君子之质,后是发现其有艺术之境。当然,泛泛而言,所有的花儿都可比作艺术;但我以为唯有莲花,最能揭示艺术的真谛。第一句“亭亭净植、香远益清”,艺术当予人以洁净清香的美好享受,使所思澄澈、所感幽远;第二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艺术以通透简约为高,以含蓄蕴藉为尚,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者方为妙境上品;第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其他花儿只需如常孕育、萌生开放,期间未尝有太多的曲折艰难,好比从人间顺利升入天堂;唯独莲花,生于淤泥之中,必须先突围后方可孕育生长,恰似先要从地狱来到人间,然后进入天堂。艺术亦像莲花,生来便在淤泥之中。艺术要像莲花,须在淤泥里、也只能在淤泥里汲取营养、积攒力量。莲花将根向下扎入淤泥,为的恰恰是向上生长,当终于开出花来时,必向上空高高擎起,离得淤泥越远越好。艺术同理,其生存需要金钱的滋养,但她的目的,恰恰是离金钱越远越好。
反过来说,也是淤泥成就了莲花、困境成就了君子……
生活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种种坎坷,都能给人以最有成效的磨砺,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试想若不是流亡一生、若没有贫困半世,就不会有八大山人、板桥居士及其传世之作了。既然君子、艺术皆与莲花相类,那么两者必然互通,即君子可成就艺术、艺术也可成就君子。君子有了艺术,可以不再过于孤独。八大山人遭遇国破家亡,心中悲凄,却以书画遣怀。他画莲花,寥寥数笔便神完气足,这莲花就是他的化身。板桥居士曾咏过一朵入秋方开的莲花:“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这朵莲花便是他的化身,不是不想顺时应序,只因困顿太久、积攒太难,故而开得稍迟一些罢了。
淤泥偏自出芙蓉,代有前贤为此钟。屈子衣裳逐水去,周生笔墨待人逢。从来孤独皆难耐,当是艺文最适从。初夏深秋俱恰好,何妨盛放在春冬。
(选自2018年7月23日《新民晚报》,作者胡晓军,有删改)
(1)下面哪一项所咏之花与“白裁脂玉瓣,红翦彩霞笺”不同?
A.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2)下面这段文字中也有描写荷香的,与文章第一段中曹寅的描述进行比较,简要分析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3)联系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说说你如何理解“君子注定孤独,不在身边,就在心里”这句话。
(4)在作者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具备哪些特性?
(5)谈谈你对文题“淤泥偏自出芙蓉”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可可西里观天人
央广网西宁4月9日消息 (记者章成霞 刘泽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经93.05度,北纬35.13度,海拔4612.2米,这是全球第二高海拔气象站﹣﹣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的坐标。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翻越连绵纵横的昆仑山脉,进入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五道梁气象站就在那里。五道梁,地高天寒,气候多变,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迄今没有建政,没有常住居民,公路两旁零星的饭馆和修车铺也都随季节迁徙。
“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是流传在青藏线上的谚语。高原反应是五道梁给每位初来乍到者的“下马威”。
张国玲:11月9日,我俩一个皮卡车。车开得快路也不好全是坑。我俩头“嘣~嘣~”。
李路华:头疼得厉害。
五道梁的土地是永冻层,气象站建在架空的水泥桩上,以免室内热量融化冻土造成房屋下沉坍塌。观测室在正北,观测场在正南。两亿多年前的沧海桑田造就了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区域和全球的气候。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1956年10月1日,五道梁气象站投入工作。
五道梁,每三小时一次每天八次观测记录气象数据,在雄鹰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高原的气象资料每一天都在进行全球交换。李路华说:“每天都传,每个时次,每分钟都有新的。电不稳定网不稳定,就怕发报的时候断网、断电。”张国玲也表示:“晚上做梦感觉报没发就特别着急,起来一看是做梦就放心了。”
巩俐:冬天取水特别困难,就是凿冰。我们以前有个皮卡车,就是一个大桶提的那种。
李路华:一桶水能用一个星期左右。
张国玲:洗完脸洗头,洗完头洗脚,洗完脚洗袜子刷鞋,以前的衣服穿的全都是油。
缺氧,更是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五道梁,人缺氧,植被缺氧,就连发电机都得吸氧后才能启动。
李路华:尤其有了家庭,有时两三个月见不到一次,再好的感情时间就冲淡了。
张国玲:最麻烦的就是孩子问题。
巩俐:大概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回去,她就叫我婶婶!我觉得特别愧疚。
张国玲:那时候都舍不得生病,也不敢生病,因为没医院。
尝过高原的苦,甜也变得简单纯粹。
李路华:山上的太阳也大,月亮也圆也大。
张国玲:说什么几百年的大月亮啥的,我们那边基本上都能看上。
巩俐:那种彩色的云朵也经常能见到。冬天我们观测场外面就可以看到野生动物,野驴那些的,有时候还看见小兔子,也挺好的。
四季轮回,在这儿并不明显。热闹和冷寂,却有明显的分水岭。每年七八月,五道梁迎来短暂的夏天,青藏线上车来车往,一扫漫长冬季低气压带来的压抑和苦闷。
张国玲:到夏天可开心了,像那些旅游车过来,男生们看到路边旅游的那些穿裙子的女生,他们都激动地不行。
山上的生日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蛋糕,再漂亮的蛋糕到了五道梁也被颠簸得面目全非;山上的春节也没有直播的春晚,总是要滞后一两天才能看到,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把这儿当成温暖的家。
2017年,五道梁气象站建站第62个年头。小站观测、记录、传输着每一天的气象资料,为可可西里巡山队提供天气通报,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冻土数据,为藏区牧民提供牧草观测,也为无数的往来车辆提供道路积雪结冰报告。
随着现代观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2018年第一天,五道梁气象站正式开启远程观测、无人值守模式。张国玲、站长李路华、和李路华结为人生伴侣的巩俐相继作别五道梁,进入格尔木气象局工作。
巩俐:我感觉就好像姑娘远嫁。
张国玲:那个车从大门出来的时候,就看着五道梁,我们两个一直眼泪哗哗的,也没说话,一直在那哭,哭着哭着后面就睡着了。
每个月,他们还会踏上熟悉的青藏公路,翻越立着索南达杰雕像的昆仑山口,回五道梁检测维护设备,张国玲总会走进自己住过的房间。她说:“感觉房间以前能容纳好多东西,包括熬过的那些孤独,以前那些友谊。”
小时候,张国玲心中的英雄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长大后,她成了高原气象人,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观测万千气象。谁是英雄?张国玲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在五道梁这个地区‘躺着也是一种奉献,活着就是英雄’。”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节)
(1)从全文看,可可西里观天人经历了哪些方面的考验?
(2)采用人物语言实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这段文字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 (yáng)
②晶 (yíng)剔透
③蜕变 (A.duì B.tuì)
④污垢 (A.gò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