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短文两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古来共谈 |
共:共同 |
②高峰入云 |
入:耸入 |
B.①五色交辉 |
交:交相 |
②四时俱备 |
俱:都 |
C.①猿鸟乱鸣 |
乱:纷乱 |
②沉鳞竞跃 |
竞:争相,争着 |
D.①盖竹柏影也 |
盖:只是 |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大概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①
②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②皆布衣之士也.③长跪而谢之曰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阅读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⑿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⒀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⒁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⒃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以衾拥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绝:天下独绝( )(2)好:好鸟相鸣( )
百叫无绝( )好读书( )
(3)至:礼愈至( )(4)而:久而乃和( )
至舍( )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穷,无法买书来看,每天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好了日子归还。 |
B.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
C.我家穷,没有地方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抄写目录,计算好日子归还。 |
D.我家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每天假装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记下来,计算着什么日子归还。 |
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 D.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知道 |
“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给两顿饭吃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阅读课内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上()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⑤:“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⑥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官松江千总( )②径之吴淞 ( )
③及东炮台陷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衣食所安,弗敢专(个人专有)也 |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
C.公将鼓(击鼓进军)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
D.且焉(哪里)置土石;惩(苦于)山北之塞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
B.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 |
C.小大之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