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教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美丽如初》,完成问候题目。(17分)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习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中“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你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观全文,找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
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自身实际,用描写抒情的文字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字数100字左右
100 |
阅读《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
周国平
①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不是看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是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②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③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往往竭尽全力去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④我的这个认识,是在许多年里逐渐清晰起来的,现在可以说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我丝毫不怀疑,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我的,因此,外界的诱惑对我发生不了什么作用。
⑤可是,若有人问我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位置,我好像又说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完全不能用学者、作家之类的职业来定义它。如果勉强说,就说它是一种很安静的生活状态吧。它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二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我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我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以我过着很安静的生活。
⑥我当然知道,这种很安静的生活适合我,却未必适合别人。一定有人更适合过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他们不妨去叱咤风云,指点江山,一展宏图。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2009年第12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
在作者看来,他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最适合他的,这个事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分析题
吴仪会见世卫总干事谈中国非典情况及台湾问题
本报日内瓦5月18日电记者吴云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今天在此间会见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吴仪积极评价世界卫生组织为促进全球卫生合作所做的有益工作,并全面介绍了中国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况。她强调指出,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抗击非典作为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今天全国发病人数已降至28例。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正在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务求防治工作全面胜利。吴仪对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派专家到中国指导防治工作表示感谢并指出,尽管还面临不少困难,但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民的力量,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最终战胜这场灾害。中方欢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建立非典研究基金的建议,愿意积极参与。
吴仪还向布伦特兰介绍了中国中央政府关心台湾人民健康福祉、积极促进两岸卫生交流与合作的情况。她说,海峡两岸中国人民根连根、心连心。岛内发生非典疫情,中央政府十分牵挂。我们多次邀请台湾卫生医疗专家到大陆考察交流并向他们提供了最新研制成功的非典检测试剂。事实上台湾获得卫生信息的渠道是畅通的,两岸合作交流是密切的。在两岸人民同舟共济、共战非典之际,台湾当局借非典大做政治文章,提出以观察员、“公共卫生实体”或“公共卫生当局”名义挤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世卫组织,其目的是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是乘人之危,在道德和法理上都不能被接受,也有悖于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布伦特兰表示,世卫组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防治非典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所做的大量工作,对双方的合作感到满意。非典的蔓延使我们大家都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台湾问题在近几年的世卫大会都得到了解决,我们不愿看到这个问题影响我们集中精力讨论处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大问题,也不希望这种无关问题干扰我们讨论非典问题。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今天”指______________,“此间”指_______________。
吴仪与布伦特兰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2小节“这是乘人之危”,“这”指代什么?“乘人之危”的危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这则新闻,归纳中国政府防治非典取得了哪些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题
①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②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的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
③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受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
④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
⑤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
⑥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请将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①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你认为在录音新闻里有没有必要加上如此优美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⑥段中加波浪线的“扶摇直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那它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用波浪线从文中划出,并挑选出一句具体地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的说明,你能谈谈这些混播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读《凡尔赛宫》这篇课文,可以根据各部分内容,在“凡尔赛宫”前加一些修饰性词语,如有独特风格的凡尔赛宫,富有纪念意义的凡尔赛宫。读了上边一段文字,你认为可以加一个什么修饰语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说明来介绍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的,并着重介绍了镜廊。如果你要向别人作介绍,应该说些什么呢?请写下要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宫内陈放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时,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的瓷器,再联系英语中把“china(瓷器)作为中国的名称,说说你对此有何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在写凡尔赛宫的陈设和装潢时,用了许多体现作者感受的词语,如“豪华非凡”,“非凡”即不寻常,作者用来强调其豪华的程度。请再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