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欧阳公 作州之二年,构 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 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 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 《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伛偻提携

伛偻:

  

②泉香而酒

洌:

   

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④则必 丰乐以饮

即: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则必即醒心

B.行者休

所欲有甚 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 相环

无丝竹 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 文者

君子深造之 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刚毅有大节,谏争于王。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以数谏争得减死。
②宣帝即位,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焉,谓遂曰:“渤海废乱,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也,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③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见齐俗奢侈,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下列句中“焉”与“上许焉”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 B.不复出
C.永之人争奔走 D.且置土石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担任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时,因刘贺的行为不端正,龚遂直言极谏;刘贺即位后又被罢免,龚遂因多次谏诤没有被处死。
B.宣帝即位后,渤海附近郡县饥民纷纷造反,宣帝无奈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C.龚遂任太守后,采用宽大政策使盗贼放下武器变为良民。
D.龚遂亲自带头劳动厉行节约,鼓励百姓务农种桑,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裕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昌邑群臣陷王于恶不道坐:②二千石不能制禽:
③心内焉薄:④海濒,也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2) 臣愿丞相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阅读《秋水时至》,完成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臣知不如徐公美 (果真) D.数月之后,时时而进(偶尔)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门,大臣责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朋党:同类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②王侍制质:即王质,侍制是官名。③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国: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莫敢往别。
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王质称得上是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吗?为什么?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⑶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暮冥冥//妄自菲
B.至若春和明//十步一
C.满萧然//不暇接
D.或异二者之//事在人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不以物喜”中的“以”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激怒其众 B.以中有足乐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可以一战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⑴⑵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第⑶段对上文所写的“览物之情”中的“悲”给予否定,而肯定了“喜”,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C.文末,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D.选文语言很有特色,骈散结合,读起来富于节奏感,朗朗上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