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

韧雾

①沧浪亭始建于五代,现主体为宋代建筑,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②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蒙冤遭贬,迁居苏州,用四万钱买下几近荒废的院子,建了此亭,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示隐逸之情。有人说,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无论是被贬下野或是急流勇退,文人们在济世安民的宏愿外,始终有颗念念难忘的出世心,比如拙政园,取自古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含微讽与自嘲;再如网师园,网师即渔夫、渔翁,正是渔隐的象征,以及“退而思之”的退思园,无不含蓄表露了这种寓意。

③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比如最直观的楹联匾额,镌刻题铭,“须兼具华彩之辞章,隽秀之书法”,少了他们,建筑难称完美。

④再到各厅堂楼阁雅不胜收的名字,比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绝佳;再联想到这句词写于苏轼政治最失意之时,只觉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的孤独,寂寞中又有淡淡的孤高,不由得想在此处独坐片刻,恰如有人所说,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太多典故与内涵待人探寻,最妙的就是诗景相对、情景交融的会心时刻。

⑤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现在普遍认为文徵明参与设计了王献臣的拙政园,当然历经岁月磨蚀、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当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还是保留下当年园子的简练野趣;他亲手种下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春日满架明艳紫英,成为苏州城的一处重要文脉。

⑥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是在清代“同光中兴”时期,城里大造园林,各园主人彼此投缘,怡园顾文彬、听枫园吴云、网师园李鸿裔,耦园沈秉成、养闲草堂潘曾玮等组成“真率会”,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

⑦画家陈丹青说,苏州园林那样成熟的美学,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文化样式、文化符号,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发生着决然而彻底的巨大改变,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已然开始模糊、混乱……而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我们步履匆匆,不懂停留,却也总能在身处园林的某一刻、一秒激活深埋于心的文化记忆,那里有风月鸟鸣,有花影泉声,有红尘中清逸无匹的诗情画意。

(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为何从“沧浪亭”写起?

(2)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⑥段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的命名都含蓄表露了主人的出世之心。

B.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最妙的就是和诗人对话,和园林对话。

C.文章在论述“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年的五彩梦 B.密封的四堵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

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 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 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画线的词。
(1)涉足:                       
(2)萋萋:                       
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画线的词语。
(1)瞬息:
(2)怀恋: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现在大家都时兴用名片了,兔子也有了名片。
在大袋里装着名片,兔子心想:“这下再不怕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了。”
正想着,迎面遇见了狐狸。狐狸拦住兔子,兔子不慌也不忙,他刷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狐狸一看,名片上印着:狼的朋友——兔子。
狐狸不敢得罪狼,便对兔子说:“请便。”
狐狸走了以后,兔子忍不住大笑起来。
可这时兔子看见狼向他走来了。
兔子于是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狼接过名片一看,名片上印着:老虎的朋友——兔子。
狼当然不敢得罪老虎。于是又对兔子放行了。
兔子又想大笑一阵,但没来得及,因为老虎来了。
兔子知道老虎要来找麻烦,又亮出名片,这回是:大象的朋友——兔子。
老虎被大象用鼻子卷起来摔过,很疼。所以乖乖地给放行了。
兔子用三张名片战胜了狐狸、狼和老虎,忽然,大象来了!在大象庞大的身躯跟前,小兔子直发抖,说:“对不起,我……我没有名片……”“什么名片?”大象歪着头微笑,显得非常和气。……兔子很高兴,因为和大象见面不需要使用名片。
上文是一则__________。
“现在大家时兴用名片了,兔子也有了名片。”“大家”指人,而“兔子”是动物,把“人”和“兔子”归为一类,这叫做,在修辞上叫做
请分别指出兔子、狐狸、狼、老虎、大象的不同习性。
兔子在狐狸、狼、老虎面前亮名片的目的是()

A.说明自己有名片,很体面、很时髦。
B.运用智慧摆脱狐狸、狼、老虎的欺压。
C.兔子伏势压势。
D.为了通行方便。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
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竟然公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A
。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但是他在这__________(清亮清澈澄清)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__________(笨拙粗鄙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③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④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B!”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根据括号中所给词语为前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为文中A、B两处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
选出对段②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项()

A.你身份高贵无论到哪里都能显示出你的高贵。
B.你仅是一只天鹅蛋,尽管不是天鹅,人们也会对你另眼相看的。
C.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D.这句话写出了身份的重要,人们的势利。

谈一谈你对段①开头画线句的理解。
假如你周围也有丑小鸭这样受歧视的同学,你要给他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