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病毒肆虐的日子,我常于窗前凝望一家面馆。24小时不打烊,医务人员、志愿者、物资运输司机免费就餐,店面还悬挂着一条横幅——“找寻一碗面的来历”。不曾思考却蓦然发现,一碗面的背后竟是长长的链条:农夫挥汗如雨,贩运者千里拔涉,商家焦灼等待……总以为自己是孤立的,浑然不知已彼此关联,那是生计的需要,更是心灵的(浸染/熏染)。不认识农夫,面却出自他的麦田;未见过作者,① ;并非生活在那座英雄的城市,也未去过大洋彼岸,但无时不在关注期盼。生命与生命,哪怕是看起来不相干的陌生人,或者是② 寻根朔源,都休戚相关。这无法剔除的关联决定了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而面馆的守望何尝不是一种(威武不屈/挺身而出)?我,和你,和他,和这个世界,有着看不见的关联。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肆虐(nüè) |
凝望 |
拔涉 |
挥汗如雨 |
B.蓦然(mù) |
打烊 |
贩运 |
置身事外 |
C.剔除(tī) |
链条 |
浑然 |
休戚相关 |
D.相干(gàn) |
焦灼 |
关联 |
寻根朔源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熏染 |
威武不屈 |
B.浸染 |
挺身而出 |
C.浸染 |
威武不屈 |
D.熏染 |
挺身而出 |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 |
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
B.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 |
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
C.①几案枕边却置其书 |
②被我们不曾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
D.①书却置于几案枕边 |
②不曾被我们正眼瞧过的动植物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罗阳的英雄事迹拔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B.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新生力量,力争在短期内解决史学后继无人的状况。 |
C.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
D.遭受挫折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得到升华,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窈(yáo)窕如愿以尝(cháng) | B.蹿(cuān)出驰(chí)名中外 |
C.糟蹋(tà)消声匿(nì)迹 | D.精髓(suí) 玲珑剔(tī)透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②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③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④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
A.④③①② | B.①②④③ | C.②①④③ | D.①④③② |
下列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是英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讽刺和批判了英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
B.主人公汤姆·索亚虽然调皮、爱玩恶作剧,却又善良、乐于助人。 |
C.汤姆·索亚决定当“海盗”的主要原因是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想出人头地,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
D.汤姆和蓓姬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在他们被困山洞,寻找出路时,遇见了酒鬼波特,汤姆·索亚表现得非常沉着勇敢。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
B.李明同学站起来说:“王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
C.王红兴冲冲地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数学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
D.兴国公园游人如织,池塘里游鱼往来嬉戏,栩栩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