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将一个“狂”字贯穿全词,对“狂”字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志得意满,此一狂也。
B.太守出猎而须“报”知百姓跟随去看,此二狂也。
C.出猎必须射虎,自比孙郎,英姿勃发,此三狂也。
D.词人将自己写成弯弓劲射的英雄形象,此四狂也。
(2)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将叙事、用典、言志融为一体,风格豪放,超迈洒脱。
B.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由虚而实,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D.这首词通篇押“阳韵”,音调铿锵高昂,表现出词人意兴飞扬的气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