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 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O 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提出猜想】Ⅰ.NaOH和Na 2CO 3;Ⅱ. ;
Ⅲ.NaHCO 3;Ⅳ.Na 2CO 3和NaHCO 3.
【查阅资料】①Ca(OH) 2与Na 2CO 3、NaHCO 3均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CaCl 2与Na 2CO 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 3不反应;
③NaHCO 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 2气体.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Ca(OH) 2溶液、CaCl 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振荡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Ⅲ不成立 |
2.将操作Ⅰ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振荡 |
|
猜想Ⅳ成立 |
【拓展应用】联想到空气中有CO 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 保存.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的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4)如图装置可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 2CO 3溶液呈碱性)
(5)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这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
除去NaCl溶液中CaCl 2、MgCl 2、Na 2SO 4杂质的操作有:①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而先后顺序为 (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上述试剂中的Na 2CO 3不能用K 2CO 3代替,请说明原因。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实验室用KMnO 4制取O 2应选用的一套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B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B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3)若用如图F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H 2,请简述操作步骤。
以下是有关氨气(NH 3)性质的趣味实验.
(1)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水夹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据如图1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C.单质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2)利用如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一氧化碳气体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①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
②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探究实验室废液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完成了如图3实验。
①Y为 ;加入X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完成操作Ⅱ需进行以下操作:a.过滤;b.冷却结晶;c.加热浓缩;d.洗涤干燥。该系列操作的顺序为 (用字母代号表示)。
(4)高铁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工业上可利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铁来焊接钢轨。若用足量铝与48kg氧化铁反应,理论上可制得铁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