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的是A、B、C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符合该实验现象的A、B、C三种溶液依次是

A.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C.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硫酸钠溶液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B.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6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70 g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转化的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B.反应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7:4
C.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乙醇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B.洗洁精能除去餐具的油污是“乳化作用”的原因
C.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铁合金和钢两种形式存在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建筑材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