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许多科学家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89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氩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1)Na2CO3俗称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Na2CO3+M→NaOH+N,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从组成看,Na2CO3、NaCl均属钠盐,NaCl溶于水显中性,但Na2CO3溶于水显碱性。请完善实验方案,探析上述性质差异的初步原因: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②  

  

  

金属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1)用铜制作导线,因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2)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3)A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  

②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在干冰、铜、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2)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①宏观现象:可观察到  ,固体逐渐减少并消失;

②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由图判断,增加和减少的离子是Ca2+  (填离子符号);

④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是  

A.银丝 B.Al片 C.CuO粉末 D.BaCO3固体 E.Ba(OH)2溶液。

下表是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部分)

项目

限值

色度

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

不超过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pH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mg/L

0.2mg/L

0.3mg/L

硫酸盐

250mg/L

(1)上表中“铝”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上述水样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5)1L合格的生活饮用水中,均以CaCO3计算硬度,则钙元素的含量不超过  mg/L。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不变”).

(2)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连接).

(3)将140克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A晶体的质量为  克(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

(4)现有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均无剩余,将其均降温到t1℃时,他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填序号).

①B>A>C ②A>B>C ③B>A=C.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