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对此,国人深受触动。今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由此可见,在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个人的抗打击能力。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当遭遇失败,创新者最希望得到“别泄气,当初我比你失败次数还多”的理解,最渴望获得“没事,咱查明原因从头再来”的支持。宽容是一种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失败者的宽容度,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一些高精尖企业之所以创新成果不断,原因之一就是失败不仅不会被嘲笑,反而会得到尊敬。有位院士回忆自己的创新之路时说,在他屡次失败后,正是恩师那句“我觉得你不是失败了,而是更接近成功了”的话,给了他坚持创新的耐心和信心。

⑤从根本上讲,创新文化的养成、创新氛围的形成,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人说,中国人从不缺少创新的能力,关键是要激活创新的动力。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实现了创新成果对接需求、对接市场,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⑥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出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第2段论据的一项  

A.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培根

B.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经过许多失败的经历后成功的。﹣﹣华罗庚

C.缺乏创造精神与创造成果的人生是不完善的人生。﹣﹣刘吉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从句式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在选文中的表达效果。

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4)选文第3、4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5)选文第5段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提取论点 补充论据 论证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16—19题。(共10分)
母亲•我 •狗
小时候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的心猛得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根据文章内容予以说明。(至少两处)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昆虫
昆虫也能供人类当食品吃?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拉莫斯•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馆、餐厅里也经常出售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57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100克含蛋白质为20.4克。而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蛋白质分别是20.2克和18.9克,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6.4克。其他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品。
文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划线句所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昆虫”是“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2分) ( )

A.早在许多年前,不少国家就有人吃昆虫。
B.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仍有昆虫菜肴。
C.在墨西哥,人们吃昆虫是家常便饭的事。
D.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

阅读《安恩和奶牛》选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究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内在的洁净
毕淑敏
①现在的女子,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多了。每年都有流行色,如果你还穿着去年的流行色,那就是落伍,就是老土,就是搁浅在时代潮流沙滩上的孤独苦蚌。
②有一次,我得到一个邀请,担当某服装委员会的顾问。会上,坐在邻座的是一位对服装颇有研究的先生,我和他聊起来,问,你们每年的权威发布,都依照什么原则呢?
③那位先生一笑,说,毕作家,你太认真了。流行色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复杂,不过就是一个概念。你想啊,服装这个东西,是要提前做准备的。不能天气已经很热了,才做薄薄夏衣。也不能寒风刺骨了,才张罗棉袄。特别是面料,更要有提前量。那么,大家根据什么来制定计划呢?简单地说,就要开一个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一番,定一个主色调,然后还有一些辅助的色系,最后就按这个原则去生产了。到了那个季节,街上就都是这种色系的衣服,流行色就开始流行了。
④我听得似懂非懂,说那么如果这个色彩今年流行不起来怎么办呢?那位先生可能觉得我顽冥不化,蔼然教导说,这怎么可能呢?大家都要穿新衣服,新衣服是从哪里出来的?还不是厂家做出来的吗?只要所有的厂家都齐心合力,都出产这个颜色的衣服,当然就会流行起来啊!再有了,我们既然制定了这个策略,就会大张旗鼓地宣传,比如说环保啦,沙漠啦,海洋啦,太空啦……找概念啊,开动一切机器来轰炸。另外还有一个法宝,就是让偶像代言。年轻人喜欢从众,一看他们心仪的艺人都穿上这个衣服了,当然会趋之若鹜……
⑤听到这里,我只有拼命点头的份儿了,我就是再愚笨,也明白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之下,流行色当然生命力蓬勃。
⑥那位先生看我茅塞顿开的样子,表示满意,说,如果你是生产厂家,你会怎样想?
⑦我说,那还用问?当然是希望买我衣服的人,越多越好。
⑧那位先生说,对啊,人心同理。要是谁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服装厂还不得关门?所以,每年的流行色一定要和上一年的有所不同,让你不能以旧充新,鱼目混珠。再有就是造舆论,让你觉得自己穿的不是流行色,就有一种自卑感,不入流,被社会抛弃……这样的舆论氛围一旦形成,从众心理浓厚的人,就会被裹胁而进,成了流行色的俘虏。厂家就会微笑。
⑨我说,如果我硬是不买流行色,你们能怎么样呢?
⑩那位先生和气地笑起来,说,那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跟着流行色走的人,通常分两类。一种是特别贫穷,他们原本就没有能力不停地置换服装,所以,也不是服装行业的消费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再有一种,就是特别有品位的人,他们不在乎流行什么,只在乎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适合的。对这后一种人,我们也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啊。
⑾那一天的会议,让我获益匪浅。这位先生犹如奸细,让我获取了关于服装的真实情报。也许对于时尚中人,这些都是常识,但对我这样一个服装盲来说,的确醍醐灌顶。我想,我似乎不能算作买不起衣服的人,但也绝对不是有独立见解,能孤傲地挺立于潮流之外的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光怪陆离的现代服装海洋中,安然自得地驾着自己的小船,吟唱渔歌呢?
⑿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衣物的洁净,不追赶时髦。因为流行色的实质,多是商人的利益。它铁定了主意让你总是气喘吁吁手忙脚乱地追赶潮流。我不需要那么多的衣服。如果你的衣服有污渍,无论它多么华贵,在没有清洗干净之前,不要穿着它出门。华贵表达着你的财富,而洁净证明着你的品质。
⒀衣服只是外包装,内在的精神洁净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②至④自然段,简要概括“流行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在光怪陆离的现代服装海洋中,安然自得地驾着自己的小船,吟唱渔歌呢?
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内在的精神洁净才是最重要的”?
读完文章后,请具体谈谈我们面对流行色的方式及理由?
①方式:
②理由: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信息化浪潮中的中国教育
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体制和模式也受到巨大冲击。信息化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②信息化改变教育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校园、课堂等教育环境将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平台,进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③信息化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教学的完成必须依托于学校等实体。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系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传统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开放大学等共同构成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足不出户异地接受教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课程学习和讨论。电子学校将融入我们的生活。
④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能够有力促进教育系统的重新组合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配备信息化装备,并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着眼于这种趋势,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⑤信息化改变教育评价标准。知识和人才是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基本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应用更为重要,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观更强调“怎么做”。因此,传统以知识拥有量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判断标准的人才观将被素质型人才观所代替。素质型人才观更加注重人才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道德是人才的灵魂,体力和智力是人才的基础,信息和网络能力是人才的主要特点,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
⑥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来源:2013-09-02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信息化可以推动教育革新。 B.信息化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C.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 D.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性。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B.在信息化环境下,电子学校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为学生提供异地教育,可见电子学校能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
C.学校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配备信息化装备,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更好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
D.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做法不属于信息化对教育发展促进作用的一项是()

A.学校每年暑假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借助电子设备立体呈现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B.某学校为了给学生书包“减负”,要求家长统一购置电子移动设备。
C.某网站针对传统课堂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推出了网络视频教学课程。
D.为了营造家校沟通的良好氛围,更好促进教学,学校与中国移动联手建立了“一起成长网”这一网络平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