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

﹣﹣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6中国文化。

   B.实体书店受网络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

   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

(2)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

现象

原因一

原因二

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

  

电视剧更年轻

  

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

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

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

  

(3)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

(4)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提取论点 概括论据 论证过程 议论文开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成长不可无书
①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②“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③这样的回答我并不奇怪,但当我从一张报纸的公益广告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白纸黑字的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④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还有一大批像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⑤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在“放羊——下一辈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⑥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⑦“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⑧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一切渴求成长、成功、成熟的朋友,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终身相伴,终生受益。
开头引放羊娃的事例有何作用?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按作者的观点,他认为造成西北放羊娃命运重复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请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事实或名言)(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衣食足”应“知书趣”
李景阳
①偶读丰子恺《读书》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他逛西湖,发感慨说:“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大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书香”景色,其实我也亲见。曾游江浙一带古镇,周庄、乌镇,都算是乡间商业中心,但水城之上,石桥林立,桥头总要刻几句雅诗,居户的门楣,商铺的门脸儿,也好像缺了这东西就难见人面似的。
②看今日,文化手段先进多了,何需木石上的凿子功夫,什么信息都可“实时”。单说电视,在家看,出了家门在手机上看,一抬头,公共场所到处挂着这玩意儿,不看也得看。不过请原谅我说句泼冷水的话:科技上去了,趣味下来了!或客气一点说:科技上去了,趣味没跟上。就说公交车上的电视罢,原先还有些杂耍,渐渐成了商家的别动队,一水儿的广告,随时提醒你往钱眼里钻,生怕你忘了做物质的奴隶,论文化氛围,我们的确有点“不古”了。
③这倒不能怨传播工具,好像都是先进科技惹的祸。荧屏上玩点“诗意”,实在并不费劲。关键还是“国民心态”。你搞高雅文化,只怕没人买账。不能说满大街没一个“雅士”,但看眼前的社会,实在浑然是一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忙忙碌碌景象。孟子所言的“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者,实在到处打头碰脸。须声明,我的批评不含“弱势群体”,他们奔的是一碗饭,别苛求人家。但吃饱肚子的,还是得有点“超然物外”的想头。当然话又说回来,你想“超然”,也未必能实现。以我的经历说,屡次去报亭寻摸“沉思”味道的散文、杂文、随笔类杂志,摊主均告“无”,理由是“上货,也卖不出几本”。甚至去邮局订,也听得抱怨:“一个区才一两份,不好送”。于是恍然大悟,这“阳春白雪”的东西越发成了稀有动物,爱好者别在大街上傻转,顶好拔脚到它们龟缩的大森林里去寻踪。
④刚才那句孟子的话,其实还剩一半:“……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我未敢说完全,怕有骂人之嫌,虽则是借古人的嘴。终于还是将话补齐,但我想恩格斯可为我打圆场。他前面的话记不清了,“使人最终脱离动物界”,这话记得清楚。照我的领会,人要是光吃光睡,的确就界定在“动物”圈内出不来了,“高级动物”的雅号都配不上。多一个“玩”字,就“高级”了?未必。动物,也会玩的,只是不进歌厅而已。
⑤我在此只是思考一个问题:衣食不愁了,精神怎么上台阶?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闹饥荒的时候,“人肉以相食”的事都不新鲜,当然谈不上礼节。但经济条件好了,单晓得了礼节,晓得剔牙以餐巾遮口或见面说“哈喽”“拜拜”之类,还是不够。因此笔者想“发展”一下管子,曰:“衣食足”应“知书趣”。但我用“应”而不敢用“则”,因为现状告诉我:衣食足未必知书趣。这是个好大的悖论,我也始料未及。因此,姑且用“应”字来一回“鼓与呼”罢!
⑥最后需做注解的是,“书趣”,与为“黄金屋”或为“颜如玉”的读书不是一回事。我说的书趣,是境界。目下我们缺的,正是境界。
(《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有删改)
选文开头说:“偶读丰子恺《读书》 一文,才晓得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异”在何处。(2 分)
选文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开头先提出“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的问题并举例论证,然后围绕“国民心态”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二是,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文章的中心论点“”。(3 分)
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论证方法:
作用: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
人要是光吃光睡,的确就界定在“动物”圈内出不来了,连“高级动物”的雅号都配不上。多一个“玩”字,就“高级”了?未必。动物,也会玩的.只是不进歌厅而已。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3 分)
读懂父爱
陆川
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 多岁了。
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从我的童年到青年时代,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积淀和感受,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自作主张地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行需要我活动吗?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看着夕阳发呆。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方。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我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还行,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我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料理完姑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到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竟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发。这一平常举动,竟让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告诉我:“你在青藏高原拍摄《可可西里》时,你爸爸听说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累得吐血,因担心你,整夜睡不着,一说起你就泪流满面。”原来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2009 年4 月16 日,我呕心沥血4 年拍摄出的史诗电影《 南京!南京!》 在央视电影频道举行首映式。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4 年来,父亲知道我数次阑尾炎发作,晕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 ℃ 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 多个小时……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 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
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与父亲合作一部戏。前不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孩子,咱们来个约定:爸爸给你写剧本,你要答应爸爸一个条件,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的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
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情节梳理。
小时候既羡慕又忧伤----高中毕业后有了怨言 ----大学毕业后— 2004年
——月料理完姑姑的后事——前不久
“既羡慕又忧伤”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从上文中摘要回答。( 2 分)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 分)
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 4 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2 分)
文中的父爱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举一个类似例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3 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9分)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一般人理解的成功往往是要超越别人,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每个人只有确立自己的目标才有成就最好自己的可能。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目标是指路明灯。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虽然他的听觉不断丧失,但他始终未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坚持自己的目标,所以在耳聋后依然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乐章;而如今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今天想干这个,明天又脑瓜一热有了新的打算。他们总是一时冲动,却从未真正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喜好。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他们很难朝着一个方向持久的努力,要想取得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可见,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④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你将会得到成功。2002年,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欢的工作——担任首席微软架构师,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此后,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⑤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我们要把抽象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小目标,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⑥美国作家威谦·福克纳说过:“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首段的“这个意义”指什么?
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文章第③段是怎样证明“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6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150米左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还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选文①—④段,先介绍____________,然后介绍____________,最后介绍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世博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夏季工作的流程。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直接构成了由江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两大技术组成的绿色中央空调系统。世博轴空调系统的4个机房中,3个采用了土壤源技术,1个采用了江水源技术。这种全新的空调系统,不会像传统中央空调那样消耗大量电能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土壤,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热,100%采用再生能源。根据季节不同,两种能源还各有侧重。夏季,江水源满足世博轴70%的供冷需求,土壤源为补充;冬季,由于上海冬季黄浦江水的最低温度可降至4摄氏度,冬季供暖的“力道”不足,土壤源满足世博轴60%的供暖需求,江水源为补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