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
①4月20日晚,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预计两天后送迭天宫二号。
②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
③天舟一号具有承载能力与人性化设计的双保障,可以说是大块头有“小心机”。它身高10.6米,体宽3.35米,最大装载状态下重量迭13.5吨,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是我国目前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这次任务,天舟一号要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同时,天舟一号货物舱的设计极具“心机”,能在简单改造后“变身”为全密封、半密封、全开放三种形态。全密封主要运输航天员消耗品、密封舱内设备与试验载荷;半密封除了可以运输密封舱内货物外,还可以满足包括太阳电池翼等舱外物资的运输需求:全开放货运飞船主要用于大型舱外货物的运输。
④据可靠消息,为了这一趟远差,“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准备了不少秘密武器,太空中的日晒强度比地球上猛烈千百倍,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天舟一号的表面会迅速升温,为了帮助推进舱中的设备“防暑降温”,聪明的天舟一号在自己的皮肤上涂了一层“防晒霜”。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安全地到达“客户”手中,天舟一号还精心准备了一种高科技货包来装载货物。早在出’发前,天舟一号就“听过”关于太空垃圾给国际同行带来的困扰,于是,为了运输过程更安全,天舟一号决定随身携带力学环境测量系统。此外,还有相对测量子系统、网络交换技术等。
⑤天舟一号不只是“快递员”,还将完成多项任务。
⑥天舟一号将要进行一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为天宫二号在轨加油。别小看这次的在轨加油,其过程要比汽车加油复杂得多,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过程要持续好几天。
⑦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上演一场高难度的“太空芭蕾”﹣﹣天宫二号转体180度,天舟一号从天宫二号下方绕飞,同时转体180度,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最终从前方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⑧天舟一号将完成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把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会对接过程提速到6个小时左右,就像是从乘坐“绿皮火车”变为乘坐“高铁”。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使载人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还可以让无法经历长时间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未来空间站的安全,方便空间站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
⑨对接后,天舟一号还将开展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试验,接过组合体飞行的“控制权”,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
⑩天舟一号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能,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将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实验。
⑪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天舟一号将在完成飞行任务后,首次实施主动离轨,落于南太半洋预定安全海域,为打造一个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做出贡献。
(1)选文主要介绍了天舟一号的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2)分析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目前”不能去掉的原因。
(3)简要说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有哪些好处。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①段中“首单”一词表明天舟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给天宫二号运送货物的飞船。
B.第⑤段“天舟一号不只是‘快递员’,还将完成多项任务”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同时转体180度,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D.选文多处把天舟一号拟人化,如“小心机”“聪明”等词语,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文学作品阅读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 喜欢那丛蔷薇。
②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第⑤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这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中的“甜”是什么词性?“甜”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
从不同角度品析以下两个句子。
(1)(孩子们)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
(2)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从修辞角度品析)“蔷薇”在文中多处出现,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散文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 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9)老师说,继续划去一样,只剩两样。
(10)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查他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白结。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11)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著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的我们,此语一出,不亚于惊雷。
(12)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
(13)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诺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班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固守的字——笔。
(14)感谢这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它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
(15)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面对“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首先舍弃“鲜花”的理由是;“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用原文填空)
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第(15)段]的优点。
第(12)段“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请揣摩当时哭泣同学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这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0字左右)
有效期限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小诗的作用是什么? (4分)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所采用的一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我喜欢的句子:
感受:
春 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½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秀美,却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B(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C(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 的 细 的, 高 的 矮 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 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D(a.蕴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给画横线的A、B、C、D四处选填适当的词语,依次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本文开头运用的方法是()。
A.交代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 B.开门见山的点题法 |
C.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 D.引人关注的提示法 |
本文以 __________为线索,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本文第③段是插叙的内容,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你认为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