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已经关闭多年的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好多年都没教课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一直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是病人,没想到,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岳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就开始上课。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③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挤满病房时,便是岳老师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A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⑤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两场泪水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B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⑥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她经常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后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决定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岳老师夜夜难眠。

⑦每到深夜,她便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法,也有英语单词。

⑧这一晚,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大家都不忍心叫醒她。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北京医院的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如此,他们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医药费,买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

⑨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岳老师将终究还是没有编完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⑩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⑪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选自《山河袈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句。

①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理解加点词语含义)

②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理解句子含义)

(3)任选其一,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A.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他通体发亮。

B.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病号的性格。

(5)分析选文第⑧段的作用。

(6)结合文章情节,为本文续写结尾(不少于30宇)。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玉兔号”月球车》,完成下面各题。
①浩瀚苍穹,璀璨群星,见证了属于中国的“太空大片”。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中国人与月球首次“零距离接触”的梦想。
②“玉兔”号月球车相貌很威武。这个“宝贝疙瘩”“身材”呈长方形盒状,长1.5米,宽1米,高1.1米,重140公斤,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她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此外,她还有一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整整10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玉兔”号国产率达到100%。
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她的四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200米。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她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玉兔”号月球车有哪些显著特点?
“‘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200米”,句中的“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我的女儿乐“北漂”》,完成第下面各题。
①她拖一只大红箱子回来过年了。那箱子比她本人小不了多少。她穿一件黑蓝的旧外套,是为了抵御火车上的脏。她是一个瘦小的人儿。那只箱子在下火车时被列车员弄断了拉手,所以更难对付了,她还不让我们去接她。一进家门,放下大箱子,她笑嘻嘻地给我和她妈一人发了一张百元钞票,不知道是啥意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说哪有给长辈发压岁钱的道理,她也不理,径自在屋子里转开圈子。这就是她的快乐。
②她没有毕业就开始在北京打工了。离毕业还有两个月时,她没有回家,从武汉径直跑到北京,在大兴租了一个小房间,靠从网上向外发简历找工作。我从心底认为不容易找得到。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她学的是会计,却视会计如仇雠(chóu),决不找那一类的工作。各类图书公司、报社、杂志社、网游公司,等等;面试、投递简历和旧文章,等等。她使出种种办法。很难想象,她那样一个瘦小的人儿,走在没有人在乎她的人海里,会不丢掉信心。但也许她并不需要信心,只要有自由就够了。她想在北京试试,那就试试,有什么大不了的?终于有一家图书公司让她为他们写手机小说。一种千字的微型小说,随兴之所至,任意地编造。数量也很重要,甚至比质量更重要。因为有不少青年需要拿手机小说消磨掉他们枯坐在地铁里的时光。
③六月天,挥汗如雨,在顶楼上,她昏天黑地地写,写到腰酸背疼。一篇15元。我说这简直是剥削。但她一天能写十好几个。
④如果一直让她写那玩意儿,她就能付得起房租和饭钱,就不需要我为她付房租了。她没有怨言,因为她从未想过可以依靠谁。只是太辛苦了。她居然能够吃苦,这是超乎想象的。一个月后,那家公司通知她去上班,但需要拿毕业证去报到。她沿京广线在北京与武汉之间火速跑了一个来回。报到第一天,在陌生的公司直接放下行李,赶上了公司的集体旅游。去的是泰山。一下火车,就上汽车,下了汽车,就登泰山。她登上去了。她以前体力并不好,现在却是无往而不能,虽然还是那样瘦小。
⑤她的生活和她的写作都是轻盈的。她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政治包袱。她不认为天下兴亡与她有关。她影子一般走在城市的街头。她往乞丐的空罐子里投下一张纸币,然后快速地跑开。在家里,她会跺着脚跑动,就像她还是小学生时那样。
⑥她工作了多半年,得了两个第一,业绩和创意双料冠军。她在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哇噻,从小到大头一次得第一,竟然是在公司。”下面画了一个不成形状的笑脸。
⑦每次回家来的头两天,她会怀着不易察觉的兴奋,给我讲一讲我们分开之后,她在外面的见闻。北京的几任房东,新结交的朋友,公司里的同事,她的男朋友,公交车上的人。她讲得很有趣。她的叙事简练而又传神。通过她的叙述,我认识了她所认识的很多人。听着她异常简单的叙述,你会忽然认识到,生活真的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⑧她很快恢复到以前在家时与我调笑无态的样子,就像我们从未分开过,就像她还在上初中。她就这样轻轻地回到家里,然后再走回到路上。她是我的从小到大的女儿。她也像是我的一个幻觉。我从未相信过,她会在不断的变化中成长到如此这般模样。
阅读文章的②—④段内容,概括出文章写了“她”北漂的哪些事情。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写出你对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轻盈”的理解。
(2)如何理解第⑧段中“她也像是我的一个幻觉”句子的含义。
第⑦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调了。《甜甜的泥土》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和[链接]的材料,这两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各有什么作用?

阅读《请呵护那些“异想天开”》,完成下面各题。
①公鸡行走时为何颠脖子?中国科技大学一位教授为这个“古怪”想法向单位申请科研立项,很快得到支持。一番研究后他发现,公鸡颠脖子能让眼睛更精确地定位目标。这一成果眼下正被用于机器人设计,其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②孙子兵法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科研领域也是如此。世上许多科研成果的问世,大都初始于“异想天开”。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异想天开”,善待每一个科研创意。
③“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都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创意馆中,“小人物”的小创意登上了大舞台,那些可显示牛奶新鲜程度的牛奶壶、可用来照明的“肥皂”、可以种植植物的书桌,都是普通人甚至是青少年的作品。从现实中看,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充满着创新的激情,萌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意,需要我们更多去发现、去呵护和扶持。
④今天,人才的脱颖而出,科研创意的被重视、被开发,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伯乐慧眼识珠和悉心扶持。然而,又不能仅限于此,还需要观念的支撑,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深圳之所以成为一座闻名于世的创新之城,主要不是因为深圳有多少“师带徒”的典型范例,而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支持创新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种环境激励人们投身于创新实践,令一些昔日的默默无闻者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⑤“即使失败,也收获了经验。”这是中国科技大学对一些人质疑“异想天开”的回答。事实证明,这种包容的态度,正是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和土壤。在科学领域,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我们固然需要为成功者鼓掌,但更需要理解失败者,向他们投去欣赏和鼓励的目光。如果形成了宽容失败的氛围,就会有更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去思、去闯、去干,使创造活力得以充分展现,从而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⑥善待每一个科研创意,让这些创意流动起来、汇聚起来,就会产生出“裂变效应”不仅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更营造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自主创新的环境,最终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也会自然养成创新的习惯。如此,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为期不远了。
请你说说标题“请呵护那些‘异想天开’”的含义。 (2分)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第①段从“公鸡行走时为何颠脖子”开始写起,有什么作用?

阅读许祎的《风过留名为哪般》,完成下面各题。
①2012年8月,台风“苏拉”、“达维”的联袂演出刚刚谢幕,第11号台风“海葵”便又高调登场。短短的一周时间左右,三场台风相继而来,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不禁让人们谈“风”色变。但同时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台风都有个好听或者“洋气”的名字。台风到底是怎样命名的?究竟是谁给台风取了这些好听的名字呢?
②我们现在所说的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热带气旋按照强度的不同,依次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③20世纪初,人们为了对台风进行区别、播报及研究,开始了对台风的命名。但是各个国家、地区对同一个热带气旋往往叫法不一。为了避免名称上的混乱,方便台风播报和研究,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在第30次会议时决定,制定出一套具有亚太区域特色的命名表进行统一命名。 
④这个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出10个名字。根据国家和地区首字母的先后顺序将这140个名字按照14个一组进行排列。从2000年起,开始循环、重复地使用这套命名表。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人们每年大约要经历27个的台风,近十几年次数有所减少。因此,140个台风的名字几乎为每6年轮回一次。
⑤一般情况下,台风名字还是极其动听或者比较“温柔”的,一方面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尽可能小些,另一方面则希望台风的到来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大多是根据各国家、地区有名的花、鸟、动物或一些神话传说等来命名,规则是容易发音、长度不超过9个字母(三个汉字)。
⑥同时规定: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其他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这次台风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让它永久地占有这个名字。此时命名表中空缺出的这个名称则由原提供国再重新推荐。
⑦ “龙王”是我国最初提供的十个名字之一,寓意是中国的雨神龙王。2000年从菲律宾附近生成的第2号热带气旋曾使用过“龙王”这个名字。但这个“龙王”在加强为热带风暴后,很快便减弱了。在2005年时,第19号热带气旋成为了新一届的“龙王”,这个“龙王”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后,一路肆虐,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亚太地区台风委员会第 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永久性地命名于这次台风,“龙王”从此便退出了台风名册。同时中国需要提交新的台风名字“海葵”替代“龙王”。
(选自《北青网》2012年8月,有删改)
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否删去。
下面是CCTV天气预报中关于台风 “珊珊”的预报片段。请你结合本文,简要回答珊珊向妈妈提的问题。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2013年)第2号热带风暴“珊珊”于2月22日上午在南海西南部海面上生成……
珊珊:妈妈,我刚才听了天气预报,台风“珊珊”过两天可能要来了。可是,这个和我“重名”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
妈妈:
珊珊:喔,原来是这样!那怎么用了个女孩名呢?
妈妈:
珊珊:看来我也要“名副其实”,学得温柔点。
作者以“龙王”为例可谓一举多得,请分点列举以“龙王”为例的作用。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3分)
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
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