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 2.8 排量的“奥迪 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小说●情节梳理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作者邢庆杰)

(1)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 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 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

  

第二次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小说●语言品味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 分)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小说●写法探究

(3)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说●内容评价

(4)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 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人物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 小说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语段点将
落难的王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
解释词语。
多愁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灾人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用的是第一人称,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文章为什么把“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阅读理解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在从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乙]有一个故事里讲,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炫耀说:
“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自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那富商大惑不解,面露不悦。
“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白兔在未得到慷慨决定之前心情是________的,(用文中的词语)这就和清洁工的心情是________的一样。(用文中词语)
白兔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是因为________的。(用清洁工的认识)
白兔牢牢盯着月亮,像盯着金窖,惟恐丢失,仿佛遭到抢劫,这就和富商________一样。(用文中的语句)
两则寓言的寓意,如果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的话,应该是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2)“啊,天到尽头了!”
(3)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4)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如同仙翁。
(5)“老爷子,你是从天边过来的吗?”
(6)“天边?”
(7)“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远吗?”
(8)“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9)“地平线是什么?”
(10)“是个谜吧。”
(11)我不太懂了,以为他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但我失败了: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
(12)我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正因为是谜,我才要去解开它,跑了这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同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吗?
(13)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文中说地平线是个“谜”,原因是什么?说地平线“很亮”有什么含义?
加点词语“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有双重意思,具体指:

画线句“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意思是:
,如果用《在山的那一边》中的诗句来回答,答案是:
文中写“矮矮的屋”和“树丛在那伏着”的目的是什么?
答:
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填空简答。
《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襟怀,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感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好黑,好冷……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啊,重见天日了。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表现“她”内心情感的词语有(按先后顺序):________
《煤》和《行道树》比较阅读,共同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两文不同点是________。
“她似乎无悔”是因为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