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 ②三日而后汲视 ③悦人襟灵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①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6)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卿今者才略()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B.或以钱币乞之。 |
C.自以为大有所益。 | D.此独以跛之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学习启示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hào)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xī)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颐既觉(2)德望日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同学们,从杨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
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1)朝服衣冠,窥镜(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 B.(3)(5)(6) | C.(1)(4)(5) | D.(2)(3)(6)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文言文阅读。(16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4分)
文言文阅读。
吴起待故人食①
昔吴起②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①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②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③俟(sì):等待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