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維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題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
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盲人看毕淑敏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A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B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C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令我“后悔”的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4分)
本文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句中选择两句并加以赏析。
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4分)
科学家发现“健康智商”
①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在同样的健康教育环境下,有些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也有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除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外,是否有些天生的因素在影响人们对健康状况的意识呢?英国科学家最近所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②研究结果表明,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之所以不同与负责控制这部分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能力以及大小有关。这说明,每个人的“健康智商”因其该区域的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健康智商”有利于人们及时察觉体内的不正常情况。但是如果太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容易使人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并产生对自己不满的情绪,从而引起相反的效果。
③研究人员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38位志愿者大脑对健康意识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受试者日常的焦虑程度以及其他有关症状进行了询问,以便了解这些人对自己身体的关注是否影响到其情绪波动。
④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十分关注自己身体所出现的各种反应时,其大脑里有一个叫做右前脑岛皮质区的区域会出现大量的活动。这种大脑活动能导致人产生焦虑和其他一些负面情绪。研究还首次发现,那些对自己身体状况十分敏感的人,其右前脑岛皮质区也较其他人要大。
⑤研究人员介绍说,右前脑岛皮质区负责控制人对情绪的意识。无论是功能神经成像技术,还是对右前脑岛皮质区大小的测量结果都证实,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可以影响到主观情绪。当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处于正常范围时,这种如同高智商的意识水平有利于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保持一定的关注。
⑥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常认为焦虑是一种不良情绪,因为焦虑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但他们的研究表明,焦虑是人脑的一种常态反应功能。有些大脑受损而丧失情绪反应能力的病人正好需要这种焦虑反应。这种病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意识十分低下,情绪冷漠,对社会交往也不感兴趣。因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意识强的人具有“健康高智商”的优点。但是,这种“健康智商”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肯可能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躁动和负面情绪,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选自《北京青年报》)第二段中“这说明,每个人的‘健康智商’因其该区域的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
句中的“该区域”具体指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从文中的叙述来看,人与人之间健康意识不同与哪两个方面有关?。
请结合文艺,给“健康智商”下个定义。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焦虑”这种情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30分)
我的那些花儿
①北方的隆冬时节,一朵小花悄悄地开放了,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
②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地一瞥,发现了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
③那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四季红,两枝纤纤瘦瘦的细茎弱不禁风,几片稀稀疏疏的叶子黄绿参半,如果不是这朵小花依旧在枝头从容地绽放,我会以为它早就进入了休眠期。
④说它是一朵小花,一点都不过分。那柔柔弱弱的一小朵,也就比拇指盖大那么一丁点,看了直让人有一些疼惜的感觉。但是,在我眼里,它是那样的柔情和妩媚——层层叠叠的粉红色花瓣团团围绕着舒展开来,中间是一柱金黄酿就的蜜一般甜润的花蕊。窗外寒风凛冽,冷雪纷飞,它就那么孤独而淡定地挺立在向北的窗前,全然没有因为弱小而放弃自己盛开的权利。
⑤在泱泱两万余品种的月季花大家族中,四季红只不过是其中最最普通的一员。那些极品月季诸如“六朝金粉”、“碧玉佳人”、“贵妃醉酒”等等,单从这些极富韵致的名字来看,眼前这朵小小的四季红也无法与之媲美。但是,这朵小花感动我的,是一种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
⑥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那首著名的《咏腊前月季》中写道:“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恐怕是对它最真实的写照了。
⑦弱小,但不是弱者;不为争艳,只为盛开,是这朵小花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⑧角落里的这棵四季红,牵动了我记忆深处另一段关于花的往事。
⑨那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丈夫不知从哪里搬来一盆很大的杜鹃花。当我从寒风中踏进家门的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暖意和那一树热烈浓重的殷红,就像一簇红彤彤的炉火,燃烧着冬天的萧条和冷漠。于是,被寒冷禁锢的心,因了这份意外的美丽,立刻变得舒缓而轻灵。
⑩原来,鲜花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使,它会在一瞬间改变我们的感官和心情,让我们的视觉透过纷纷扰扰的尘世而更加丰盈和感动。
⑾此后的日子里,我每天精心呵护,犹如守望着一树繁华绮丽的梦。
⑿杜鹃花次第开放,一连开了两个多月,花事最浓的时候竟然同时盛开了三十几朵。这期间那些花儿就像盛开在我心中,让我的心境鲜活美丽而又充满柔情。
⒀也许是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好花不常开。
⒁那一天,我在为杜鹃花洒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几个花骨朵还没有开放便已经开始枯萎了。我的心隐隐作痛,那是一朵朵崭新的生命啊,为什么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容颜,便夭折在无言的岁月中?
⒂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沮丧地发现,那些未开的蓓蕾一个个凋落,叶子也开始萎黄。当花儿落尽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忧伤深深地刺入心底,我暗自叹息,为什么美丽总是如此短暂!
⒃丈夫说,你喜欢,我再弄几盆回来就是了,没必要这么多愁善感嘛!
⒄我谢绝了,并发誓不再养花。那盆黄叶斑驳的杜鹃花被我搬到了阳台的一个角落,偶尔闲来无事,也会给它浇上一些水。
⒅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窗外已是一片新绿。那一天,我在收拾阳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那棵杜鹃花的枝头,竟然顽强地挺立出一朵嫣红的小花,而花树的周围却是落叶满地!
⒆我禁不住惊叹,它是拼尽了怎样的心血,才凝聚出最后这一抹殷实的色彩啊,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
⒇我相信,花几不言,却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正因为每一朵花只能盛开一次,它们才懂得,即便没有人欣赏,也要竭尽所能,让自己的生命做一次最完美的演绎。
(21)呵!我的那些花儿,我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 仔细阅读全文,四季红和杜鹃花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回答。
阅读全文,说说“我”谢绝了丈夫的提议,“并发誓不再养花”的原因。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优美,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
(1)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盛开。
(2)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文章结尾作者说那些花儿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给女儿的一封信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
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表达的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2)
A.才能是长期努力的报酬。一一福楼拜 |
B.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 |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
D.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
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段中“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么?
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2分 )
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会变得“脸色惨白”?
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起来?
语段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
韩麦尔先生最后“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法兰西万岁”,这一举动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