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那年春节

黄咚咚

①那年我23岁。刚从学校毕业一年多,在一家纯文学的小型杂志社做小编,工资微薄,诸事不顺,感觉整个世界充满了一股令人心塞的戾气。

②临近年关,总还是要回家过年,看望一下爸妈。

③爸妈在老家经营着一家小馆子。店面开在镇上的小学校门口,主要卖包子、馒头、米粥,中午兼卖些家常小莱和米饭。爸妈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和面、发面、揉面,一个个拧下来,剁馅儿包好,守着灶火一屉屉蒸好,六点不到就开门,迎接第一拨打着手电走路或骑车来上学的学生,还有镇上早市摆摊卖莱的小贩,一直到下午学校放学、小贩收摊,才能收拾碗盘,稍事休息。

④记得有一次回家,无意间听到爸妈闲聊,说最近面粉又涨价了,本来馒头、包子一个只有一毛多的赚头,这下可能连每个赚一毛钱都够呛。我每年几千的学费,每个月定时拿到手的几百块的生活费,全是这一个包子、个馒头赚几分钱攒下来的呀。我当时一下红了双眼,悄悄别过身,从他们身边默默走过,回到房里才让泪水落下来。

⑤虽然工资微薄,但省吃俭用,总归还是节余下来几千块。我把钱取了三分之二出来准备拿来孝敬爸妈。那天,我把从银行自助取款机里取出的钱搁背包里放好,骑车去邮局,准备把钱汇给家里。不巧的是,那天邮局的柜台机器临时出了故障在维修,柜员建议我再走几步,旁边还有个邮局可以办理,但是快要到下班时间了,要赶紧点。

⑥我把都已经拿出来的钱往包里匆匆一放,把包往后背一搭,赶紧出门推上车往另一个邮局赶。途中等了两个交通灯,依稀感到有人在推搡我的背包,但动作轻微。下班高峰的人流汹涌,不等我回过神查看,红灯变绿,我又身不由己地连人带车被推搡着向前了。

⑦还好,到了另一个邮局时,还没关门。我赶紧把车停好,赶到柜台,准备拉开背包的拉链把钱拿出来。但是我看到背包的拉链是开着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怀着残存的侥幸往包里掏了掏,钱已经不在里面了。我感觉浑身的血液一下子就冰凉了。大脑一片空白。

⑧柜台里的营业员问了我妤几声,“姑娘,你要办理什么业务”,我完全没听见。等回过神来,我机械地对他摇了摇头,说我不办什么。然后失魂落魄地走出来,推上车。也不知是怎么骑回住处的,只觉得一路上风吹在脸上,冷得彻骨。

⑨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好。深不见底的失望与懊恼完全淹没了我。沮丧,难受得无以复加,我甚至一下子不想回家过春节了。

⑩第二天,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那时我家还没有装电话,电话是打到对门的畜牧站,让里面的熟人喊我妈来接的。我在电话里对我妈说,今年的票不好买,单位又正妤安排我值班,我就不回去过春节了。等年过了,开春暖和了我再找机会回去。

⑪其实,我已经早早买好了回家的车票我们杂志社也压根儿不需要值,我妈在电话里愣了愣,但也没多说什么就说:“哦,妈知道了,那你也要买点好吃的,找同学呀同事们一起过,不然一个人多冷清。”我说:“好,你和爸爸也吃好喝好,过个好年。”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呜呜地哭了起来

⑫第二天,接到我爸打来的电话,说我妈坐火车来北京了,我惊呆了。我妈只上到小学二年级,识字非常有限,大半生里出远门并不多,竟然要独自辗转好几趟车从成都来北京!

⑬三天后,我在北京西站出站口的人山人海中,接到了时隔一年没见的妈,短发、微胖,穿着好几层毛衣,外面套着一件可能是我弟弟当兵退伍后带回家的黄绿色军服,挎着一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不用说,里面肯定装满了她早早就备好的、我爱吃的各种腊味、腌菜、腐乳、炒豆子、干豆角、地瓜。

⑭她的女儿说,今年不能回故乡过年了,她只好在严寒的年关奔波了三天两夜,坐了三十多个小时人挤人的火车,赶了两三千里的路,挎着那个硕大的迷彩旅行袋,把故乡搬到在异乡漂泊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儿身边来。

⑮看见我的那一瞬,她如释重负,风尘仆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而在我的心里,扑簌簌的眼泪流成了一条河……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⑪段画线句中“我”哭的原因。

       我挂了电话,一个人呜鸣地哭了起来。

(4)请揣摩第⑭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把故乡搬到在异乡漂洎的女儿身边来,把年味搬到她朝思暮想的女儿身边来。

(5)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⑮段的妙处。

(6)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妈妈的性格特点。

(7)读完选文,你内心一定有所触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描写方法 内容主旨 人物分析 阅读开放性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紫荆耀港城》
①正是早春时节,放眼港城,那满眼的紫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风姿绰约。这种繁茂的花树,树干高耸,树冠如盖,红花绿叶交相辉映,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②紫荆,是豆科,属落叶乔木,引种庭院栽培以后,通常呈灌木状,高3-10米。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那分明的脉络勾勒出绿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整,有的卷曲,千姿百态。叶柄红褐色,里面有绿色的热血在奔腾。它的花朵更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把彩色的羽扇,又像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它们沿着紫红的花茎争芳斗艳,在微风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清风徐来,犹如飘逸潇洒的仙子。
③紫荆花一簇簇紧紧相拥饱含满腔深情,有很强的亲和力,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这种奇特的紫色花,深深扎根于湛江百姓的心中,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这诗句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④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家三兄弟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他们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三兄弟感叹道:“树本同株,听到要将它劈死平分,变得憔悴枯萎了,树似无情却有情,真是人不如木!”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⑤紫荆花蕴含的意义不只是比拟亲情,寓意兄弟和睦,家业兴旺,还代表湛江这个光荣的革命城市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在湛江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的故事:
⑥光绪二十四年,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却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法帝国主义者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团结一致,英勇抗敌。劫难过后,人们在寸金公园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坟墓上就长出一棵人们从未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这就是紫荆树!
⑦也许是紫荆花的精神感动了湛江,也许是紫荆花的美丽映照了湛江,1984年,湛江把紫荆花定为湛江市的市花。
⑧在深刻地理解了湛江人民以紫荆花作市花蕴含的意义后,我愈舍不下紫荆花的美丽,那在绿色丛中绽放的紫色鲜花,有一种芬芳,一种似有似无的芬芳;她有一种美丽,一种似静如烈的美丽。在你走远回眸的那一瞬间你会永远记住她的美丽……
⑨她的美丽,是在春日里枝头傲放的从容自然,是在夏日里不畏寂寞的不卑不亢。那一丛丛,那一束束,紫中见朱,白里透红,在风中摇曳起舞,是优雅,是浪漫,更是一种高境界的期待。
⑩她的美丽,谱写了湛江与国际友好城市的赞歌。中澳友谊花园就是这赞歌的见证。当你漫步中澳友谊花园,你定会被那满树紫色花的紫荆,与那像一只燃烧的火炬的火焰木吸引,这两种花正是湛江与凯恩斯两市人民的友谊见证。
⑾她的美丽,诠释了湛江人默默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她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勤劳的湛江人民,为建设湛江这个港口城市默默奉献着;今天,湛江人民正在为实施“以港兴市、工业立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而努力拼搏,因为这种精神,湛江——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这颗“璀璨明珠”将更加光彩夺目。
文章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紫荆?


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结合全文看,紫荆花被定为湛江市的市花,其象征意义有哪些?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徐闻,千年梦回三墩情
①有人说: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那么,2010年的3月,我们与徐闻的这一次初遇,便是她千年的等待。
②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地的一瞬间,亲吻到的不仅仅是淳朴的田园美景,还有岁月流逝的印痕。据记载,徐闻城于公元前111年建在海边的讨网村,前临大海,面对三墩。三墩是古讨网村的天然屏障,三岛连环,犹如三只巨大的神龟守护着古老的港湾,古称“瀛岛联璧”、“蓬莱三仙湖”。
③这里俯拾即是的不单是一种心境,一袭美景,还有沉甸甸的历史传记与美丽传说。请你用一颗宁静的心,细数古椰葱翠,阳光斑斓和湖水的澄澈静谧。她不是风华绝代的美人,只是一个纯洁朴素的渔家姑娘,从远古走来,与你赴一个千年的邀约。
④越过椰林,漫步在古港堰堤上,映入视线的是古朴的村庄,蓊郁的红树林,还有历尽沧桑之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徐闻港。昔日的盛世繁华已经远去,航海家们的身影朦胧在历史中,化作这里的空气、水以及神韵。然而,经过千年风雨洗礼,八角定位航海石标留存至今,古人曾经向这里注满灯油,让熊熊燃烧的火焰指引航向。俯身触摸它周遭无数次经过火焰烧灼后留下的一圈圈灰白痕迹,仿佛梦回千年。历史、文化的交流,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正是从这里始发。
⑤曾显赫一时的侯官神座上马凳,用静默讲述着一段古老神秘的传说;散落着的数不尽的汉砖汉瓦,见证着历史穿越的千年时光。
⑥行至乌龟石处,游人甚多。这乌龟石未经人工一丝一毫的雕琢,却惟妙惟肖,宛若千年之前悠然望天的巨型神龟,在刹那的斗转星移中石化成如今的黑色琥珀;千年之后,用一种永恒定格的姿态,记录古时那一段或风和日丽或月明星稀的时光。
⑦千万年来,由于火山玄武岩受海水浸泡冷却凝固而产生龟裂构造现象,经海水日长月久的冲刷,生成如此生动的乌龟石。它是天地海的融合,是原始本真的自然奇观。
⑧关于这乌龟石,亦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三位美若天仙的徐闻村姑在海边嬉戏,她们救起一只受伤的小海龟,将它放生大海。村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途经此处的官员,不幸被其相中,被强制遴选入宫。三位村姑向往自由的生活,面对官兵的追捕,她们逃至海边,海龟赶来相救,可是为时已晚,村姑已相继跳入大海。海龟因没能及时救起溺水身亡的村姑,非常伤心,决定日日夜夜守护三名善良坚贞的姑娘。三位村姑化作如今的三墩,而那些海龟也化作了这神奇的龟石,守护着三墩……  
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生活的涓涓细流源自历史的绵延长河,总能够以小见大,用凝固的片片时光给人智慧的启迪。旅行的目的,或许就在于此。城市的逼仄空间,生活得久了,让人产生逃离的念头。其实无须天涯海角,不必万里长城,只需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三墩一走,就是千年!你会明白,原来悠远如此淳朴,亘古如此亲近!
⑩这是一场公元前111年的约定。你见或不见,徐闻都在大陆最南端,撑起了风帆,等你起航。(摘自《湛江日报》,作者:冰姐天阁,选文有删改。)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徐闻三墩之旅,阅读全文,按“示例”的形式,说说作者描写了哪些对象?(30字以内)
【示例】历经洗礼的徐闻港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地的一瞬间,亲吻到的不仅仅是淳朴的田园美景,还有岁月流逝
的印痕。


(2)航海家们的身影朦胧在历史中,化作这里的空气、水以及神韵。


联系全文,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只需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三墩一走,就是千年”?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的排比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试举一例说说它是如何照应的。


《芦花荡》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文段所写的内容。


简要分析下面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子是如何把鬼子引进自己设好的圈套的?



文段着重突出了对老头子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
①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1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3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
③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⑤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⑥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没有一个
⑦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
第①段划线的词语“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开头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本文就“独处”谈论了很多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请联系实际,就“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谈谈你自己个人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①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②他一下子愣住了,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全部积蓄也才四千多元。
③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④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⑤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⑥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⑦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捉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⑧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⑨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再带一个男同学。广告公司没答应,老师知道这个广告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但在老师的再三争取下,他顺利地参与了广告的拍摄。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⑩广告播出后,他却找不到自己的角色。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⑾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这一件事,他也从来不知道。
⑿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他问老师为什么这些事情不告诉他?老师说,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⒀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正是这种呵护,使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长为一个拥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
⒁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崔老师主要做了郭晓冬不知道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结合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出来,把他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
“因为,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崔老师为什么这样说?
结合全文,说说郭晓冬的成长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