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来看,下面哪项最可能是吴敬梓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绿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蕉叶止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有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A.王冕觉得画荷有趣,认为他一定可以学会,后来果然全县闻名。作者这是在告诉读者:兴趣和决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B.“浓云”“黑云”散去,日光“照耀得满湖通红”,这是时代背景的折射。作者把这段文字放在第一回,意在暗示士人的春天已经到来。
C.作者写王冕赏荷的际遇,是想把王冕塑造成画家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引出下文时知县索画等情节,从而在对比中表现时知县等人的心机。
D.荷即莲,出淤泥而不染,作者细写荷的情状和王冕对荷的喜爱,且把它放在第一回,是想通过王冕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树立不慕荣利的士人楷模。
关联词语使用恰当,表意明确的是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 )不关心他的军队,( )不喜欢去看戏,( )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A.既 又 又 | B.既 也 也 | C.不但 也 也 | D.不但 还 还 |
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的诗句,请你进行配对。竞渡深悲千载冤,——————。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不效艾符趋习俗,——————。
五月五日天晴明,——————。
A.但祈蒲酒话升平 | B.杨花绕江啼晓鹰 | C.万古传闻为屈原 | D.忠魂一去讵能还 |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多么诱人啊,小树林里的一切! |
B.他想知道“铁块比木块重”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
C.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
D.你是喜欢看书呢?还是喜欢打球? |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D.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 “兴”的手法。 |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