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选自《人民日报》)

(1)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

(2)“我”既是志愿献血者、血站工作者,又是受血者。文章表明“我”这三种身份有何用意?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最后一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5)在“农民工”和“第三位献血者”的故事中,哪个细节或语句打动了你?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请就此写一则读后感。(不超出105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修辞手法 句段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4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断”记忆犹新?
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九步之暖
(1)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2)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 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3)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孀居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4)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5)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6)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
(7)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8)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9)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
(10)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
(11)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叶喘着长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
(12)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撤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
(13)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B.文章对露露爸爸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他乐观的性格。
C.文章(4)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一哲入院的原因及严重的病情。
D.一哲的“九步”既温暖了露露,又温暖了众人。

选文(5)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一哲怎样的心情?
选文(7)段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比较下面的原句和改句,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
改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向外走去……
读了选文(13)段,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 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3分)
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文(2分):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用原句回答)(4分)
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3分)

植物也要睡眠吗
(1)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睡眠。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2)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开始慢慢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3)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花儿的睡眠,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眠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4)紫茉莉下午5时左右开花,到第二天拂晓时花闭合起来睡眠了,好像怕见太阳似的。月光下含笑开放的花还有月光花、待宵草、夜开花等,都是昼闭夜开的花。还有番红花在早春时候开花,一天之中,时而张开,时而闭合,时而又张开,醒了睡,睡了醒,醒醒睡睡,反复好几次。
(5)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来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的,所以人们把它俗称为“夜开花”。
根据文意,把“有些花儿与众不同,白天睡大觉,夜晚时分醒来,昼夜节律颠倒了。”这句话还原到适当的位置。应还原到第______段前。
第3段中举蒲公英花和胡萝卜花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本文具有语言生动的特点,请你举出一例并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

整 容
作者:[美]乔安娜·史兰
  他的拇指轻柔地摩挲着我面颊上那块受损的肌肉。整形外科医生是一个整整大我15岁的前辈,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子。他的男子汉气息和凝视的目光几乎令我窒息。
  他平静地问:“您是个模特吗?”
  他是在开玩笑吗?我心里想,但我在他英俊的面孔上找不到一丝嘲笑的痕迹。我想没有人会把我和时装模特联系在一起,因为我脸上的伤痕可以证明,我是丑陋的。
那次事故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个男孩丢过混凝土块在我的面孔划了一条伤口,伤口愈合后我的脸上就留下了一道小伤疤。
  爸爸安慰我:“对我来说,你永远是美丽的。”我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在学校,我似乎没有听到同学的嘲笑,也没有看到老师对我态度的变化,也很少留意卫生间镜子中自己的影子。但我知道,在崇尚美丽的社会里,一个丑陋的女孩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孤儿。每当我的家人观看选美或时装秀电视节目的时候,我就躲在我的房间里悄悄落泪。
  我想虽然我不美丽,但至少要穿着得体。在后来的几年中,我给自己设计发型、化妆以及服装搭配,我学会把自己打扮得恰到好处。现在,我非常渴望结婚,但那个伤痕却矗立在我和新的生活之间。
  “当然,我不是模特。”我有点恼怒地回答。
  医生双臂环抱在胸前以品评的眼光看着我:“那么你为什么在意这个伤痕呢?如果不是因为一些专业原因必须除掉它,你今天何必来这里呢?”
  他的话又勾起了我的伤心往事。我想起在一次“女孩择伴”舞会上,8个男孩拒绝了我的邀请,我的眼睛溢满了泪花。我把手放到我的面颊上。那个伤痕证明,我是丑陋的。
  医生拉了一个小圆凳子在我旁边坐下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让我告诉你我看到的你是什么样子。我看见的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一个不完美,但很漂亮的女人。劳伦·赫顿的门牙间有一个缺缝,伊丽莎白·泰勒的前额有一个微小的伤疤。”他几乎是在耳语。停顿了一下,他递给我一面镜子:“我认为任何一位卓越的女人都会有缺点,而且缺点会使她更美丽更卓越,因为那会让我们确信她是个活生生的人。”
  他站起来把镜子放回原处:“我不会做这个手术的,也希望你不要让任何人在你的脸上拿刀愚蠢地乱划。真正的美丽来自快乐的内心。相信我。让你明白这些是我的职责。”说完他离开了。
我的脸转向镜子。他是正确的。多年来我莫名其妙地看到那个丑陋的女孩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人。
从那以后,我常常以一个自立女人的身份在数百人面前演讲,而且好多男士、女士曾对我说过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是。
当我改变了怎么看待自己时,其他人也改变了怎么看待我。虽然医生没有除去我面颊上的伤痕,但他却给我做了一次心灵整容,除去了我心灵上的伤痕。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整形外科医生说“我”“不完美”,但是“很漂亮”,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有不少富有哲理的句子,请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说说你的感悟或体会。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或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