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国怀乡

  

③宠辱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太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政通人和,百体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 从军行王昌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用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甲】诗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涵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乙】诗“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D.两首诗均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赛诗之名作。

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本词的作者是(朝代)代著名的文学家(人名)。
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展现的画面。
谈谈本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了塞下秋景的特点,请结合词中的景物,描摹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图。
”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矛盾心理?

古诗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