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

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 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

C.遂逐齐

又患无硕 名人与游

D.公问其

而知新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

塞忠谏之路也

B.战 请从

居庙堂之高 忧其民

C.公与

何陋

D.吾视 辙乱

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

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四月的格萨拉,是攀枝花市民登高远眺,观赏杜鹃花的好时候。

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C.龙虾肉中的一种物质与维生素C能起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三价砷,吃龙虾切记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

D.这次比赛意义非凡,无论成败与否,它都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组织献爱心活动,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没有人袖手旁观

B.今年的天气周而复始,昨天还骄阳似火,热浪扑人;今天就大雨倾盆,寒意逼人。

C.“词”用长短句,更容易表达复杂的感情一既可以是慷慨激昂的,也可以是委婉细腻的。

D.这篇文章写得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字字句句扣人心弦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出现的人物有长妈妈(保姆)、藤野先生(恩师)、杨二嫂(邻居)等。

B.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通常的命名方式有字、号、地名、书室名、官职等。如《东坡乐府笺》《聊斋志异》《王右丞集笺注》就分别用了号、书室名、官职来命名。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荒诞而离奇的故事,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践行十爱,德耀甜城”这项主题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B.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证明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实力是不言而喻的。

C.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曹永胜为全校师生作了关于“非遗”的知识讲座,大家认识到保护和发掘“非遗”的重要性。

D.“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倡议“一带一路”以来就此主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王峰面对1000℃的烈焰,义无反顾三入火海,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B.两会期间,在北京参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表示,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C.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迅速赢得了各阶层观众空前绝后的喜爱,其收视率和点击率都占据各大排行榜首位。

D.全民阅读的本质是培养国民尊重知识、终身学习的文化自觉性,实现它需要长时间的“浸润”,不可能立竿见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