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①,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 伐我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B.忠之 属也有 |
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
C.遂逐齐 师 |
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 |
D.公问其 故 |
温 故而知新 |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 以战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B.战 则请从 |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
C.公与 之乘 |
何陋 之有 |
D.吾视 其辙乱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
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
C. |
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
D. |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地震,不管发生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人间的灾难。救助,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冷漠,不管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人类的耻辱! |
B.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
C.当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来到南京时,受到江苏省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 | B.感:被……感动。 |
C.厝:放置。 | D.阴:水之北。 |
下列名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
D.香港导游涉嫌辱骂拒绝购物的内地游客致使发生殴斗的事件出现戏剧性发展,涉事游客昨日改称是一场误会,一切皆因没有与导游仔细沟通而起,双方现已冰释前嫌。 |
下面划线词语中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狼藉(jí)心无旁骛(wù) | B.芥蒂(dì)睡眼惺(xīnɡ)忪 |
C.濒危(bīng)重峦(luán)叠障 | D.恣睢(zì)驰(chí)名中外 |
以下课文、出处、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呐喊》—— 鲁迅 |
B.《智取生辰纲》——《水浒》 ——施耐庵 |
C.《醉翁亭记》——《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
D.《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