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霪雨霏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策之/不以其道   D.山行/六七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专指男人的配偶)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他的)

D.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和第四段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B.本文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C.文章在语言上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

D.本文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5)本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请联系本文,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喷以烟() 鹤云端()
  凹者为() 出神()
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1分)
余闻之也久
请写出出自选文(2)的一个成语。 (1分)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2) 不能前时之闻(      )
(3)日(    )仲永环谒于邑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佁然不动()(2)悄怆幽邃()
(3)水清冽()(4)其岸势犬牙差互()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源(其:指代小溪)
C.其境过清(以:因为)
D.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斥之 ( )(2)以家财付孝基( )
(3)孝基博使灌园()(4)遂以其父所财产归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