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古诗,回答各题。

春山望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关键词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古诗文阅读
(一)社 日①
张 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①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分为春社和秋社。②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
前两句描绘了稻粱、等一系列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
试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醉”字所蕴涵的情感。

古诗文阅读
阅读苏轼的《东栏梨花》一诗,完成第14-15题。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诗歌一、二句写出梨花哪两个特点?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野望(南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诗的前两句境界比较开阔,写水写山,引起下文,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水底见青山”写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
山:水: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首句“花开红树乱莺啼”中“乱”字的妙处。
答:
细读诗歌,说说最后一句游人“归”时的情景。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