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①.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 ②,河南贫人伤水早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 持节 ③ 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 ④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 ⑤切谏,不得久留內,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 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 ⑦°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⑦大指:大的原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上使黯往视之 |
使: |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 |
乃: |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 的品质,从原中" "这一句可以看出。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个“”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字,令人满目凄然。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①,完成题目。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家附近。诗中字突出了春夜山涧的特点。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古诗文阅读
白 石 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首诗直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