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
C.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固体质量的关系 |
D.向盐酸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A.铁粉(铜粉) ——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
B.CO2(HCl)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C.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D.CaO(CaCO3 ) —— 加水,过滤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可能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3、NaOH、NaCl | B.Na2CO3、KCl、Na2SO4 |
C.CuSO4、KCl 、HCl | D.Na2SO4、HCl、Ba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