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的化学式:  ,其常见用途为  (任写一条)。

(2)反应①的现象为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物质中  (填标号)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

a.Mg        b.N2      c.稀盐酸      d.NaCl固体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法:木炭燃烧 B.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干冰
C.对环境影响:形成酸雨 D.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某同学要测定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假设二氧化碳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方案一】如图一所示,将小烧杯中的稀盐酸倒入盛有5g碳酸钙粉末的大烧杯中,记录天平的示数直至充分反应(如图二)。天平示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2)
② 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13)
③ 天平示数m的范围是(14)
【方案二】用下图装置实验也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5)

A.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B.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2
C.共生成了80 mL CO2
D.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不变

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 选用汞、磷、铜等物质均可以完成该实验,选择反应物的依据是(8)
A、反应物是固体 B、在空气中反应且只消耗氧气
C、燃烧有明显现象 D、生成物不是气体
② 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9),有关分析合理的是(10)
A、都只能在实验结束后,推得氮气是无色气体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乙比甲更节约能源

③ 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玻璃管中原有
空气的体积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结论
反应前
反应后
(11) ml
40 ml
30 ml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Ⅰ(1)
②制取氧气时A中锥形瓶内应加入的固体是(2) ,其作用是(3) 。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 (4)(填“a”或“b”)处。
③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E或 (5) ,选择E的理由是(6)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3 mol氧气,求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7)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A、B、C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16)
②t2℃时4gB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g溶液,t2℃时B的溶解度是 (17) g/100g水。
③A固体中混有少量B,得到较纯净的A固体的方法是 (18)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