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C.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采用冷却结晶法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可得到晶体乙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变、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有①②③④

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若药品既无毒又无腐蚀性,可用手直接取用
B.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或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气味
D.振荡试管中的液体时,用手握住试管,手腕摇动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人的呼吸 B.食物腐烂 C.镁条燃烧 D.钢铁生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