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

②:NaHCO3+HCl=NaCl+H2O+CO2

某学生欲用黔西南州著名的万峰林风景区山上的石灰石和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  (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该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气体,C、D装置仪器接口顺序应选  

A.abcd          B.badc        C.dcba         D.cdab

(5)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字母序号)进入.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m点的数值是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 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写字母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③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