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  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塑料保鲜膜包装后出售。塑料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B杯中的现象是 ;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设计实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可知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4)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关闭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的主要成分 ,B的主要成分 ,X ,Y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⑥

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4)铜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Al、Fe或Ag),在该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不可能是 ,待反应完成后 (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其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则M是 。取一定量的原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对反应所得溶液和固体推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M的离子 B.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
C.固体中一定有Ag D.溶液中一定有Ag+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