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
B |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2 |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
C |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 |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
D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
木条不复燃 |
O2能支持燃烧 |
A.AB.BC.CD.D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
B.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 |
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点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
已知A和B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设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当A和B按质量比为m:n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如果A和B按质量比为2m:n反应后,则溶液的PH等于7。A、B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HCl和Ba(OH)2 B.HCl和NaOH C.NaOH和H2SO4 D.NaCl和Ba(OH)2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
反应物浓度 |
B |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
反应物的种类 |
C |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
反应温度 |
D |
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
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