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 (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 氯化钠(选填">"、"="或"<").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c .
根据下图中的仪器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取用高锰酸钾时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证明气体是否收集满,应采取的操作是 .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下表中的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铁 |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Fe |
(1)气体A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该气体是 .
(2)固体B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少量B放入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溶液呈浑浊状.将B久置于A中能生成物质C,将C放入D溶液又能生成A.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物质X与A、B、C、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X为 ;A→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和F组成相同,且均不含氧元素,组成E和F的元素是 l .将金属单质Y加入溶液E中,反应能生成F,反应可表示为E+Y→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①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 .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1)在0~20℃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20℃100g水加KCl20g升温至40℃升温至100℃A B 加KCl20gC 加28g KCl恒温100℃D E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KCl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由 ﹣ 构成.
(3)表中4个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4种物质的微粒.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
![]() |
若
表示A,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C和D的化学式分别为 ,生成C和D的个数比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