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构成的物质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

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话   (填句子前的序号).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取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的微粒性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实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硝酸钾常用于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如图是KNO 3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T 1℃时,称量6.0g KNO 3,加入20g水,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将上述溶液由T 1℃加热至T 2℃(忽略水的蒸发),有关溶液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为饱和溶液 b.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某同学在T 1℃时,称量6.0gKNO 3,加入20g水,搅拌却发现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该现象可能是下列哪些操作引起的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俯视读数 b.用量筒量取20mL水时仰视读数

c.称量KNO 3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 d.向烧杯中倾倒水时,有水溅出

(4)请写出一种能使(3)中固体全部溶解的措施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1)莱芜有两千多年的冶铁史,是历史上重要的冶铁中心.写出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材料,但生活中很少见到铝被腐蚀,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3)莱芜市在建的"40兆瓦光伏电压"项目使用了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其构成材料有晶体硅、玻璃、含氟塑料、铝合金等,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4)氢氧化铝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阻燃剂,在高温下氢氧化铝分解吸热,同时产生水蒸气和氧化铝,请从灭火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的原因之一是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体验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利用6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 3 2KCl+3O 2↑)制取氧气.

(1)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氯酸钾可能未分解完全,又设计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1:将实验加热后的残留物加水至充分溶解,过滤;

实验2:向实验1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74g.

小资料: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AgClO 3易溶于水

甲同学分析实验过程,其中仅涉及两步化学反应:

2KClO 3 2KCl+3O 2KCl+AgNO 3═AgCl↓+KNO 3

推出两反应间存在KClO 3→KCl→AgCl↓物质转化关系和质量比例关系.

请你利用上述关系,通过计算帮甲同学判断KClO 3是否完全分解?    (要求:简单写出计算过程、说明判断依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通过称量加热后残留物质量,利用加热前后质量差进行计算,同样达到甲同学的实验目的.你赞同乙同学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 2OH) 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许多干果、糕点等食品的包装袋内,都有一个装有活性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为什么放脱氧剂?王芳同学对家庭废弃的脱氧剂进行了探究:

①仔细观察,发现脱氧剂塑料包上有许多小孔,王芳认为这些小孔的作用可能是   

②挤捏塑料包质感较硬,剪开塑料包将里面的脱氧剂倒在纸上,脱氧剂呈红褐色并已结块,王芳得出   的结论,由此推断,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脱氧剂的目的是   

③为弄清上述脱氧剂有哪些成分,王芳将其带进实验室,进行继续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部分红褐色并已结块的脱氧剂放入试管中,倒入足量稀盐酸,随脱氧剂的溶解,观察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