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
20 |
4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NaCl |
36.0 |
36.6 |
37.0 |
37.3 |
38.4 |
NH 4Cl |
37.2 |
45.8 |
50.4 |
55.2 |
65.6 |
|
KNO 3 |
31.6 |
63.9 |
85.5 |
110 |
169 |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 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 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 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 3固体。
Ⅰ.A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 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_______。
小明同学用镁带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镁带完全燃烧后,小明称得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请分析造成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小明查阅资料知,镁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将点燃的镁带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带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瓶壁有黑色物质生成,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固体碘升华使之体积变大是因为_________。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
(1)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以__________悬浮在水中的杂质;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
(2)“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制备其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2013年3月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请列举一条生活中节水的做法:___________。
请按照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1个氖原子____________,(2)2个钙离子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