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 |
H 2O |
B. |
AgNO 3固体 |
C. |
浓盐酸 |
D. |
KOH固体 |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硝酸铵与水 | B.生石灰与水 | C.熟石灰与水 | D.氯化钠与水 |
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X |
NaOH |
Ca(OH)2 |
Fe2O3 |
Cu |
Y |
NaNO3 |
CaCl2 |
Fe |
CuO |
Z |
Na2SO4 |
CaCO3 |
FeCl2 |
Cu(OH)2 |
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A |
CO2 |
NaOH溶液 |
稀盐酸溶液 |
Ca(OH)2溶液 |
CuCl2溶液 |
Fe |
B |
CuO |
稀盐酸溶液 |
Fe |
稀硫酸溶液 |
Na2CO3溶液 |
Ca(OH)2溶液 |
C |
Fe |
稀硫酸溶液 |
BaCl2溶液 |
Cu(NO3) 2溶液 |
Ca(OH)2溶液 |
Na2CO3溶液 |
D |
Zn |
稀盐酸溶液 |
CaCO3 |
CuSO4溶液 |
NaOH溶液 |
FeCl3溶液 |
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