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欲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过量的稀HCl
B.现有NaOH、稀H2SO4、NaCl、FeCl3四种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
C.欲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Cu( NO3)2,可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D.欲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
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 7 | B. | 9 | C. | 10 | D. | 19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 | 20 |
8 |
6 |
|
反应后质量 | 4 |
待测 |
28 |
2 |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待测"数值一定为2 |
B. |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 |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
D. |
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B.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 |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
D. |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
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 | 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
B. | 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
C. | ③是向 与 混合溶液中加入 溶液 |
D. | 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③④ |